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织密民生保障网 让“民政为民”照进群众生活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11:34 来源: 荆楚网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系统展现了五年来我国民生保障的历史性进步。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保障。对黄陂区而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牢牢把握“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定位,在兜底保障、养老服务、专项服务、社会治理四大领域持续用力,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书写在黄陂大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暖心底色。

以精准救助筑牢民生底线。兜底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基础、最底线的保障制度,“兜住”社会生存的底线,方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黄陂区着力构建分层分类、覆盖全面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不仅实现常态化救助保障,更创新实施“全程网办”模式,成功办结武汉市首例残疾人补贴跨域通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此举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通过精准识别、快速响应,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以优质养老回应银发期盼。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民生工作的重点。黄陂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国企运营+专业服务”的农村福利院“公建公营”模式,通过整合15家福利院、投入数亿元实施适老化改造,打造5个区域性特困供养中心,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服务提质增效。这一改革不仅盘活养老资产,满足特困人员兜底保障,还向社会开放床位,推动农村养老从“有”到“优”迈进,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黄陂实践。

以便民服务传递城市温度。专项社会服务关乎民生冷暖,体现治理精度。黄陂区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在婚姻登记领域创新推行周六延时服务与网上预约通道,实现“随时办、快捷办”,有效破解上班族“时间错位”的办事难题;在殡葬服务领域,持续完善公益性安葬设施,推进惠民殡葬政策落地,减轻群众负担,维护逝者尊严。一项项务实举措,在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于细微处彰显城市温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以协同共治激发基层活力。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黄陂区不断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福利彩票发行与公益金使用,有效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例如,横店街道实现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蓝星社区基金秉持“安老、扶幼、助学、济困”宗旨,广泛动员爱心企业参与捐助,累计募集善款逾10万元。这些实践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在促进和谐、服务群众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正能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从残疾人补贴“全程网办”到农村福利院模式创新,从婚姻登记延时服务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治理,黄陂区用一项项扎实的举措,诠释着为民爱民的初心。面向未来,唯有在兜底保障上持续精准发力,在养老服务上坚持多元优质,在专项服务上追求便捷温暖,在社会治理上鼓励协同创新,才能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为黄陂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民生基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万莹(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前川街道办)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