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汤立毅 通讯员 杜少华 周瑞 樊云云)10月11日,潜江市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系统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潜江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回应媒体关切问题。
潜江科创中心。(通讯员供图)
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平台体系日趋完善
据潜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征介绍,“十四五”以来,潜江高标准建成潜江科创中心,吸引42家科技企业、服务机构与平台入驻,建成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49个企业研发机构、22个异地研发机构及1个概念验证中心。潜江(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将于年内建成,苏州、深圳等地离岸中心也在同步谋划,逐步构建起“1+N+M+L”的立体化科创平台体系。
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与平台优势,潜江先后获批国家火炬潜江微电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成为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单位。
关键技术多点突破,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潜江成果丰硕。长飞光纤、菲利华、中巨芯、鼎龙、晶瑞、北旭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光纤材料、集成电路、光刻胶等领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其中,晶瑞G5级异丙醇项目实现14纳米及以上芯片产线的国产化应用;“潜江龙虾1号”“潜江龙虾2号”等新品种成功选育,推动特色农业科技化发展。
截至2024年,潜江全市累计获省级科技成果12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4.82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37.41%,预计2025年将突破55亿元。
长飞光纤(潜江)有限公司实景图。(通讯员供图)
企业创新活力迸发,新质生产力根基夯实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实现跨越式成长。截至2024年,潜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9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06家,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258.18%和2036.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59.93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16.8%,预计2025年达到175亿元。
“十四五”以来,潜江累计培育“瞪羚”企业43家、全省百强高企2家,1家企业承担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多名科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要素保障坚实有力
潜江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17.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09.44%,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2%。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累计培育“四才”976人,建成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5家,选派科技特派员310名深入基层服务。
设立200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风险补偿资金,累计为339家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3.4亿元。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兑现市级科技奖励补助资金6148万元,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资金5549万元。2024年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4.7%,有力支撑全市创新体系建设。
2025年4月10 日潜江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启动会签约现场。(通讯员供图)
多部门协同发力,共筑科创发展新高地
潜江市经信局通过“科技副总”引智工程,选派19名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2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3项。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56亿元,支持技改项目52个。目前,全市已有3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3家获评省级“专精特新”。
市科协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专家工作站16个、科技小院5家,其中多个平台入选省级优秀案例。科普活动蓬勃开展,累计组织“荆楚科普大讲堂”等特色活动40余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130次,全民科学素养稳步提升。
市市场监管局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2025年8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32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9件,有效商标注册量1.42万件。“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地理标志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
迈向“十五五”:打造国家创新型县市新高地
尹征表示,“十四五”期间,潜江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下一步,潜江将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县(市)和千亿级国家高新区,持续强化科技引领,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潜江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