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非标商业让消费回归生活本真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10:23 来源: 荆楚网

商业的生命力,从来不在千篇一律的橱窗里。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武汉街头的消费场景焕发独特韵味。延庆里的灰瓦下,年轻人围着艺术装置聊得热闹;咸安坊的红墙旁,相声段子混着咖啡香飘出老远;黄陂区甘露山文创城举办周年庆系列活动,国际街头文化艺术节、美食市集吸引了约40万名游客前来打卡。这些散落在城市街巷、融入地域文化的非标商业项目,不仅点燃了假日消费的热潮,更以独特的 “武汉气质”,为城市商业转型升级写下生动注脚。

一直以来,逛街图的不是“走到哪都一样”的招牌,是能撞见惊喜的自在。非标商业最打动人的,就是戳破了传统商场“千店一面”的沉闷。延庆里75%的首店,让每家小店都成了“有故事的铺子”:大学生跟主理人聊手作饰品的设计,游客在老建筑里看展览摸得着武汉的老记忆,消费早不是简单的“买东西”,成了一场能聊、能玩、能记的体验。美团数据说,带地域文化标签的商业体复购率比普通商场高38%,这背后藏着的,正是人们对“有情怀、有记忆”消费场景的偏爱——愿意为这份松弛感买单,为能聊到一块儿的文化共鸣停下脚步。

此次武汉非标商业获得的客流满满,指出了非标商业成功需要具备的一项特质,即牢牢握紧城市的根脉。有人说“空间改造是壳,在地文化才是魂”,这话在武汉特别准。咸安坊把石库门老建筑跟现代橱窗凑一块儿,老洋房里听场相声,像跟老武汉的过去聊了聊天,白天捏泥塑、学糖画,傍晚坐在老街的露天广场,听本土歌手唱首《汉阳门花园》,这样的“慢消费”,哪是普通商场能给的?这分明是非标商业给武汉人和到武汉游客添的新浪漫。

更值得关注的是,武汉非标商业突破了 “中心城区独大” 的局限,形成全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远城区不盲目复制中心城区模式,而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黄陂的乡村文旅商业、其他区域的闲置空间活化,既为远城区注入消费活力,也让城市商业呈现 “中心城区有老武汉味,远城区有乡土味” 的多元格局,实现了商业价值与区域发展的双赢。

如今在武汉,商业早不是钢筋水泥的冷建筑,消费也成了能沾文化、带情感的事。非标商业正在给武汉人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好商业,不是拉着人来“买东西”,是让人愿意来“过日子”。从延庆里的艺术气到黄陂的非遗暖,这些项目不光是城市的“流量密码”,更是武汉商业升级的“创新钥匙”。它们能装下城市记忆、点亮市民生活的商业,才能真正赢得人心,既让外地游客“想来、想留”,也让本地市民找到“家门口的归属感”。

随着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的提升,非标商业的探索仍有广阔空间。期待更多城市能从武汉实践中汲取灵感,让商业与文化深度融合,让消费空间承载更多情感与记忆,在烟火气与新鲜感的交织中,释放城市更大的商业活力与文化魅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传龙(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祁家湾街道办)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