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莫让流量冲垮公共秩序与信任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10:2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则“网民在上海地铁车厢帮人理发”的视频引发关注,经查,系四名美容美发从业人员为博眼球,在地铁车厢内摆拍制作,并发布至社交平台。目前,四人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已被警方依法行政处罚。这场为流量而演的闹剧虽已落幕,但其暴露的公共秩序意识缺失与虚假内容泛滥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其一,公共秩序意识严重淡漠。地铁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工具,其运营秩序与公共安全需要全体乘客共同维护。飘落的发屑影响环境卫生,锋利的理发工具在运行中更存安全隐患。当事人为追求流量,将公共车厢私化为表演舞台,是对公共秩序的公然漠视。警方依法处罚,明确了“创意”不能逾越法规红线,任何个人行为都不得以牺牲公共安全为代价。

其二,“流量至上”的价值扭曲创作生态。为“吸粉引流”,当事人不惜以虚假摆拍消费公众信任。此件事情已不是个例,从设计“偶遇”到编排“冲突”,类似表演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部分创作者社会责任缺失与价值取向偏差。当真实被剧本取代,诚信被流量淹没,受损的不仅是内容生态,更是社会互信的基石。

其三,虚假内容泛滥侵蚀社会信任根基。 当“发着玩的”摆拍被包装成看似真实的场景进行传播时,它消耗的是公众有限的注意力与珍贵的社会信任。长此以往,这种“狼来了”效应将不断加剧社会的信任危机,使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习惯性质疑,社会整体的辨别与沟通成本不断增加。

其四,治理此类乱象,亟需构建多方共治的责任体系。平台方作为内容传播的渠道,必须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减少对猎奇、低俗内容的流量倾斜,同时加强对明显违背公序良俗、伪装真实内容行为的识别与审核,并设置有效的惩戒措施;监管部门需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线上炒作、线下扰乱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树立法律权威;而内容创作者自身更应坚守职业伦理,明确认识到流量之上有责任,创意之外有规矩,任何“玩法”都不能凌驾于社会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之上。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公共秩序与社会公信力是比流量更为珍贵的财富。唯有平台尽责、创作者自律、监管到位,方能还网络以清朗,还公共空间以安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思(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