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方)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里,住着一位40岁的患者小张。当他回忆起前几天从生死线上被拉回的惊险一幕,仍心有余悸。而这一切的根源,竟是他对“老朋友”——哮喘的长期忽视。今天,希望通过他的经历,敲响每一位哮喘患者及家属心中的警钟。

1从 “习惯不适” 到濒临窒息
9月30日上午11点,小张正在公司处理文件,一阵熟悉的胸闷、喉咙发紧感袭来。作为有近十年哮喘病史的 “老患者”,他早已对这种轻微不适习以为常。
可这一次,身体发出的警报远超预期:咳嗽突然加剧,喉咙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每一次吸气都变得尖锐而费力。同事发现时,只见他面色灰白、口唇发紫,整个人瘫在椅子上,便急忙开车将他送往医院。
十分钟后,小张被送进抢救室,监测仪上的数字让医护人员心头一紧:血氧饱和度已跌至危险边缘,属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小张的呼吸逐渐平稳。劫后余生的他,躺在病床上昏迷两天两夜,清醒后,张先生后怕不已:“我一直觉得没事,药时用时停,谁知道会这么严重……”
2常见误区:哮喘患者的“隐形杀手”
张先生的经历,是许多慢性哮喘患者的缩影。他们常常陷入以下几个误区:
1.不喘=好了:认为没有急性发作就代表病好了,擅自停用控制类药物(如吸入性激素),为下一次更猛烈的发作埋下祸根。
2.药是救急的:将缓解类药物(如沙丁胺醇)当作万能药,只在感觉不适时使用,却不知这仅是“治标”,无法控制根源的炎症。
3.年轻是资本:仗着年轻,养成吸烟、熬夜等坏习惯,忽视身体的预警信号,如夜间憋醒、活动耐力下降等,忽视定期复查。
很多人觉得哮喘只是 “喘口气的事”,发作时喷下药就好,没必要太较真。但医生明确提醒: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哪怕没有症状,炎症也在悄悄损伤你的呼吸道。

3规范管理:哮喘患者的“生命守护”
哮喘是一种通过规范管理可以完全控制的疾病。遵循以下“四大基石”,您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甚至运动。
1. 用好“两大武器”,分清主次
控制剂(日常守护神):通常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必须每天规律使用,无论有无症状。它的任务是扑灭气道炎症,从根源上预防发作。
缓解剂(急救先锋):如沙丁胺醇。仅在出现急性症状时使用,能快速扩张气道。此药必须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2. 做好“健康监测”,掌控病情
建议使用峰流速仪每日监测,它能像血压仪一样,客观反映您的气道通畅情况,记录哮喘日记,帮助您和医生更精准地掌握病情变化。
3. 定期“携手医生”,优化方案
定期复查(建议每3-6个月)不是走过场。医生需要根据您的控制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4. 识别“危险因素”,主动规避
远离烟草、花粉、宠物毛发、冷空气等已知过敏原,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张先生的故事,是一个警示,请记住,您的每一次规范用药,都是对生命最有力的守护。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规范管理哮喘,守护每一次呼吸,守护每一个生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