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10月13日电 (记者尚明桢)9月以来,河南降雨量猛增,土壤湿透致农机难下地,秋收推迟、麦播受阻。为解农户之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明确“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核心,以“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为原则,为明年夏粮丰收支招。
应对秋粮收获滞后,指南要求秋粮熟后不等,机械、人工齐上阵。土壤湿度大但机械可进田的地块,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或改装现有机械收获;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块,动员人工采收。收获后及时通风晾晒,有条件的烘干防霉变。前茬收获后立即排水降渍,秸秆离田地块尽早离田加速散墒,秸秆还田地块避免湿时作业防秸秆阻碍散墒。
整地需因地制宜,忌盲目操作。雨停后无明暗积水、天晴地表易露白的田块,待墒情适宜时翻耕播种,力争赶在适播期下限前完成;无积水但土壤饱和的过湿地块,结合挖深沟,适时深松或浅旋耕散墒降渍,为农机进地和播种抢时间;降雨量大、排水差、地势低洼有积水的农田,尽快疏通沟渠、机械抽水排涝。
针对晚播小麦生育期短、积温不足等问题,“四补”措施是关键。“以种补晚”选熟期早的高产稳产品种,腾茬晚地块用弱春性品种;“以肥补晚”施足底肥,平衡氮磷钾且重增磷肥,肥力低的麦田增前期速效养分,越冬前给底肥不足、叶黄的弱苗追肥;“以密补晚”按播期、地块、品种适当增播量,每晚播2-3天亩增0.5公斤,同时防止播量过大致倒伏;“以好补晚”忌过早粉碎秸秆、耕翻整地,忌湿时镇压,通过宽幅播种提均匀度、适当浅播促出苗,做好种子包衣拌种防病虫害。
据悉,截至10月12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9614万亩(占81.5%)。粮食作物已收获6270万亩(占82.2%),其中玉米已收获5065万亩(占87.6%),水稻678万亩(占76.7%),大豆332万亩(占58.1%);花生已收获1636万亩(占82.6%)。从地市进度看,南阳、商丘、开封过九成,周口、平顶山、濮阳、漯河、信阳、郑州、驻马店过八成,许昌、安阳过七成,新乡、洛阳过六成,三门峡、鹤壁过五成,济源、焦作过三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