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不赶场的旅程才“是那个事”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17:50 来源: 荆楚网

今年以来,旅游的“打卡”偏好悄然转变。曾以高强度、高效率为特点的“特种兵式旅游”,逐渐与“慢旅行”形成多元互补,后者凭借深度体验、从容感知的特质,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据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慢旅行”搜索量同比大幅上涨,“一城待多日”的行程规划成为热门选择。这一变化背后,既是大众旅游观念的理性回归,更是生活态度的积极升级。

不可否认,“特种兵式旅游”曾满足了部分群体短时间内探索多地的需求,尤其对时间有限的游客而言,能高效覆盖热门景点。但这种模式往往侧重行程密集度与打卡完成度,有时会将旅行简化为“任务清单”。游客忙于拍摄、分享,却忽略了对风景细节的细赏、对在地文化的品读。旅行结束后,留下的或许是“去过”的记忆,却少了“读懂”的沉淀,难以真正实现身心放松。

“慢旅行”让旅游回归体验本质。在武汉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游客围坐于古戏楼前,跟着楚剧艺人学唱《木兰从军》选段,而不是拍完照就走;在成都玉林路,有人坐在路边茶馆里看本地人下棋,而不是直奔网红火锅店排队;在青岛老城区,有人沿着海岸线慢慢走,听渔民讲“哪块礁石能捡到贝壳”,而不是赶在日落前拍完所有打卡点。这些看似“不高效”的时刻,恰恰是旅行中最珍贵的片段。不再是“收集景点”,而是“积累感受”;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度融入”,让旅行真正成为滋养身心的过程。

过去,部分人旅行时难免陷入“比行程、比照片”的误区,将外在展示等同于旅行价值,反而让旅行成为负担。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旅行的核心是放松身心、丰富认知,而非迎合他人眼光。就像有人放弃了“打卡所有网红点”的计划,在民宿里读了一本搁置很久的书,反而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放松”。这些选择,都是对“旅行服务于内心”的践行,也是人们对从容生活的追求。

旅游市场也在主动适配需求变化。不少城市推出“City Walk”路线,标注着老书店、老菜场、老作坊的位置,引导游客走进本地人生活;景区不再执着于“打造网红打卡点”,而是增加了手作体验、民俗讲解等互动项目;连旅游 APP都悄悄调整了推荐逻辑,“小众路线”“深度体验”的权重越来越高。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互动,让旅游生态更趋健康,也为“慢旅行”提供了更多实现路径。当旅行不再被流量裹挟,才能回归它最本真的意义。

从“快打卡”到“慢体验”,变化的不仅是旅游方式,更是人们对待生活的心态。旅行从不是 “完成任务” 或 “攀比资本”,而是在陌生风景中遇见自我、感受美好。正如生活中不必急于追赶他人脚步,放慢节奏才能看见路边花开、听见风吹声响。这份对“慢”的接纳、对“真”的追求,恰是生命中最动人的风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闵敏(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祁家湾街道办)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