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迎来68岁生日。自通车起,这座桥便与武汉紧密相连。武汉因水而兴,桥则是其独特符号、重要地标,见证着城市发展,承载着武汉人的精神内核。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武汉“九省通衢”之名由此奠定。民国时期,京汉、粤汉铁路在武汉隔江相望,百姓过江只能依靠轮渡及木划子。新中国初期统计显示,武汉三镇每日过江人数达11.5万人次,每年水上失事死亡超300人。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圆了武汉和中国人民的梦想。京广线联通,武汉成为中国的“大桥”。如今,武汉是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两中心两枢纽一基地”,“超米字型”铁路枢纽年旅客运输量达8403.10万人次,而这一切都始于武汉长江大桥。
13座大桥,对应13个市辖区,见证着武汉城市发展的辉煌。长江曾致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江大桥建成前,汉阳城区建设滞后。一桥落成,钟家村区域崛起为繁华商业街区。2019年杨泗港长江大桥通车,链接车谷与光谷,两大产业聚集地协同发展。2023年,武汉长江南北两岸GDP占比合理,区域发展平衡。10年来新建的多座大桥,搭建起武汉产业版图,助力城市跨越经济难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桥筑起武汉人民的精神脊梁。长江大桥建成前,过江艰难,牵动着人们的生活。建桥时,街坊、老石匠、妇女纷纷参与,武汉人民将汗水铸进钢筋水泥。桥身上的刻度,记录着1998年洪水时武汉人民的坚守。如今,护桥师傅的脚步与当年建桥者的脚印重叠,桥是江城人精神世界的图腾。
截至2025年,武汉长江上有13座大桥(含在建)、8条过江地铁隧道。武汉长江大桥虽不雄伟新颖,却默默坚守,这沉默恰是武汉人精神的写照:乐观且坚韧,事不避难、逢山开路,让武汉在江与桥的相拥中,书写坚守与奋进的故事,愈发璀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飞潭(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水果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