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擦亮“人社+工会”品牌,建始“三个一”护航新业态劳动者“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09:5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向继武、郭媛媛)“感谢县‘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室的关怀,让我们小微企业有了‘主心骨’,职工维权也更有底气。”10月16日,建始县某服装超市授权代理人由衷感慨。与此同时,该超市导购员王某出示了收到超市支付给她9500元养老保险差额和经济补偿的证据。

这起劳动争议的成功调解,源于导购员王某2023年2月应聘到该服装超市从事导购工作后,因超市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而产生纠纷。在与负责人沟通未果后,王某自行购买了灵活就业养老保险。今年9月初,王某向建始县“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工作室申请调解。

工作室受理后,调解员多次与超市方沟通协调,并于当月10日组织双方进行正式调解。通过当事人举证和调解员“背靠背”的耐心工作,事实得以澄清,双方情绪逐渐缓和。最终,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超市方同意一次性向王某支付养老保险差额及经济补偿共计9500元,为这起劳动争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也是建始县通过“人社+工会”裁调对接机制,护航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建始县积极响应《湖北省“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县总工会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需求,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裁”的权威与工会组织“调”的优势,坚持“场所共建、功能共融、活动共办”的工作思路,共同制定了《建始县“人社+工会”裁调对接实施方案》,并将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受理的投诉案件也纳入调解范围。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职责分工,优化了调解流程,落实了办公地点、人员构成,并规范了资金来源与管理。2023年5月,建始县“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室正式投入运行。

自运行以来,该工作室已累计受理案件429件,成功调解347起,调解成功率达81.5%,涉及金额1119万元。因其显著成效,2024年,该工作室荣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司法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五部门的联合通报表扬。

为持续擦亮“人社+工会”品牌,建始县总工会重点聚焦“三个一”举措。即:选好一个人。从县司法局退休人员中,选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精通司法、善于运用法律的专业人士担任专职调解员,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开辟一个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与县人社局协同整合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裁调对接工作室、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等多方资源,建立“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该中心推行“一门受理、一站办结、一管到底”的服务模式,实行统一受理登记、分类办件、调解维权、制作协议、卷宗归档的“五统一”流程。案件受理后,优先由“人社+工会”裁调室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分类推送至仲裁院仲裁、劳动保障监察立案或进入诉讼程序。同时,突出一个联动。由县政法委牵头,组建了“人社+工会+法院+检察+N”(涵盖县司法行政、工商联、妇联、乡镇村/社区等)调裁诉审对接工作室,创新搭建“656”工作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人民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形成“四调联处联动机制”,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在调解过程中的作用,确保调解合法、合规、合理,全面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此外,针对年终岁末劳动报酬结算高峰,建始县总工会适时运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含农民工)的“钱袋子”筑牢防线。提示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建立健全工资支付制度,并对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的工资支付作出妥善安排。

建始县总工会始终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贯穿于服务恩施州“土、硒、茶、凉、绿”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的大局中,致力于打造一张“群众叫好、行业叫响、社会叫座”的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名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工”字力量。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