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秋季招聘热潮涌动,各地各高校密集举办招聘会,出台促就业举措助力毕业生。政策扶持下,招聘会盛况引发热议,黑龙江大学招聘会线上线下报名总数超10万,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就业难”虽近年才受关注,实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在劳动市场的映射。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首因是新形态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不足。毕业生对好工作的期待不过是稳定合同、适配工资、足额社保与晋升空间,可满足的似乎只有体制内工作,导致考公、考编竞争激烈。求职软件上,新兴行业岗位不少,但毕业生因抵触陌生领域、担忧权益保障而“望岗却步”。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灵活,监管难跟进,企业不规范操作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频发,这是毕业生“闻岗色变”的根源。
其次,劳动市场供需结构错配。传统专业“毕业即失业”,新质生产力领域却人才紧缺。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数字人才缺口2500万至3000万,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缺口率达48%。这源于高校专业设置、职业技能培训与学生职业规划跟不上产业需求变化。
再者,中小企业容纳能力遇瓶颈。中小企业是就业“蓄水池”,提供近80%城镇就业岗位。但当前外部环境不利,国内需求不足,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受冲击大。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显示,近两年3000家中小企业完全开工率平均低于50%,“土壤”不佳,“种子”难扎根。
缓解就业难,需政府、企业、学校与毕业生共同发力。一是保障新形态就业群体权益,完善劳动保障条例,与时俱进司法判例,快速渗透执法,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助力毕业生“职业对接”,深化学科改革,健全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上好求职“第一课”。三是提升中小企业容纳就业能力,将招录毕业生数量与补贴政策挂钩,设定考核奖励机制,给予资金、贷款、技术等支持,保障毕业生待遇,激发企业吸纳活力。
冲出高考、考研战场的青年,怀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尽管就业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全社会合力破局,为青年筑牢成长阶梯、拓宽逐梦天地,他们的“英雄心”定能在时代浪潮中再度点燃,续写青春奋斗的精彩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飞潭(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水果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