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黄铮 通讯员 黄奇峰 刘建平 刘颖 罗冰友
金秋十月,鄂湘赣交界处的通城县迎来一场特殊的“聚会”。10月17日,“乐购湖北”鄂湘赣毗邻地区产销大会在湖北通城启幕。来自湖北咸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三地11个县市的商务代表、企业及采购商,持续至10月19日。
启动仪式上,30家市场主体集中签约,达成合作项目15个,覆盖商贸物流、茶叶食品、大健康等行业。来自三省十地的600余种特色产品现场展出,包括通城“两头乌”猪肉、平江酱干、武宁山茶油等,首日销售即突破600万元,预计带动相关消费超2000万元。
此次活动有力推动鄂湘赣区域商贸互通、产业协作与基础设施共建,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高地”探索“同频共振”
17日,通城县黄袍山油茶基地已迎来三省客商。“我们的山茶油通过冷链物流,中午就能摆上岳阳市民的餐桌。”基地负责人指着新扩建的冷链仓库说。不远处,满载武宁金丝皇菊的货车正缓缓驶入展销会场。
作为湖北的“南大门”,通城这个地处三省交界的偏远县城,如今凭借“两茶一药一猪”(油茶、茶叶、中药材、生猪)特色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级油茶产业园,电子信息和涂附磨具两大产业更入选湖北省成长型产业集群。
亚洲规模最大的涂附磨具产业、中国最大的云母绝缘材料产业在此扎根,覆盖全国地级城市的药商网络从此发端。
“地理上的交汇点,正转化为情谊上的连心桥、产业上的衔接带。”通城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近年锚定“区域协同发展”目标,既推动本土产品走出大山,更敞开大门迎接三省伙伴。
在九江展区,一家农业企业的负责人精心摆放着新采摘的皇菊。“去年通过‘跨省农产品冷链走廊’,我们的水果24小时就能送达咸宁。”这位企业负责人所说的冷链走廊,是咸宁与九江共建的物流通道,如今已成为三地农产品流通的“高速路”。
协同发展的探索远不止于此。咸宁与岳阳共同优化长江支流航运线路,让鄂南产品通过城陵矶港远销海外;三地联合推出的“鄂湘赣毗邻地区文旅联票”,已吸引超50万游客跨市游览,带动特色产品销售超3亿元。
“这些实践让我们坚信,毗邻优势可以转化为发展胜势。”咸宁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1小时交通圈让三地往来如邻里,产业互补性更让合作水到渠成——咸宁的桂花糕、山茶油与岳阳的水产、九江的茶叶形成天然搭档。
从“产品互销”到“产业互联”
“这是我们通城的艾草制品,现在下单享受三省联销优惠。”展销会现场的电商直播专区里,主播小举对着镜头热情推介。他身后的数据显示,开播两小时成交额已突破数万元。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电商直播专区,邀请30余位知名主播同步带货。据统计,直播专场首日观看量突破百万人次,三地农产品线上成交额较平日大幅增长。
“直播+助农”模式背后,是通城县在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实践中的创新探索。该县从商业设施提质、物流网络畅通、业态融合创新三方面发力,有效释放城乡消费潜力。如今,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效率提升一半,城乡配送成本降低了。
在招商推介会现场,电子制造、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的3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湖北农产品一加工企业负责人坦言:“我们想开拓湖南、江西市场,这次大会提供了精准对接平台。”
这种“精准匹配”源于会前的深入调研。组委会提前一个月摸排三地企业供需情况,组织匹配度高的供应商和采购商面对面洽谈。96家参展企业中,超过七成找到了意向合作伙伴。
更深层次的产业协作正在展开。通城的涂附磨具企业与九江的机械制造企业探讨共建研发中心;岳阳的水产加工企业与通城的冷链物流企业谋划共建仓储基地。“我们正从简单的产品互销,迈向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互联。”九江市商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通城县已于近日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而这背后,是该县促进区域商贸流通的系列创新:建立三省交界地区市场监管协同机制,实现农产品检测结果互认;推行“一照多址”跨省通办,为企业异地经营提供便利。
秋色中的银山广场,成为三地11县共享发展的舞台。从地理交界到发展衔接,从产品互销到产业互联,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通城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正如参会企业家所言:“当我们打破省界思维,整个鄂湘赣毗邻地区都变成了共同市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