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走进城市规划馆,武汉以场景体验助力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22:4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何婧 通讯员 石慧)10月18日上午,武汉规划展示馆内洋溢着不同寻常的温度,武汉市第四届孤独症儿童生活重建训练营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阶段性社会融合活动。16名来自全市4个区、16所小学的特需儿童,在星星桥武汉中心专业教师和志愿者的陪伴下,踏上一场融学习、探索与康复于一体的“城市发现之旅”。

这一次,他们不仅走进了城市,也让城市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看,这是长江大桥!”面对巨大的城市总体规划沙盘,9岁的轩轩(化名)眼神发亮。那一刻,他第一次把日常行走的街道与宏大的城市布局联系在一起。这个瞬间,也正是活动所期望的——让孤独症儿童在具象的城市模型中,建立起对抽象空间的认知与感知。

在地铁模拟驾驶舱里,平时对陌生环境格外敏感的小宇(化名),竟主动拉起志愿者的手,要求“再体验一次”。这份勇气与主动沟通,是他康复路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活动的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体贴与专业。展馆提前勘查路线、移除障碍;导游放慢语速、配合多媒体讲解;老师随身携带安抚物,随时应对情绪波动。

“我们不是简单地带孩子来参观,而是在每个环节中融入康复理念。”一位特教康复师介绍说。在“历史街区”展区,老师们引导孩子观察老武汉的生活场景,鼓励他们用简单语言描述所见所感。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社交训练,往往比课堂教学更能触发表达欲与社交动机。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得这么放松。”轩轩的母亲感动地说,“以前带他出门总是担心,这次活动安排得太贴心了,他居然主动和导游说话。感谢训练营和规划馆,让孩子有机会‘看见世界’。”

此次活动是武汉市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之一。通过设计真实社交场景,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认知、沟通与环境适应能力,体现出城市对特殊群体社会化康复的探索与创新。

武汉市孤独症儿童生活重建训练营聚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探索“康教融合”模式,帮助即将入学或在校适应困难的儿童提升入学能力;同时为普通学校教师与家长提供专业支持,推动形成包容、科学的融合教育生态。

作为武汉市孤独症关爱行动的标杆项目,训练营已连续举办四届,累计服务超60个家庭。“训练营不仅是康复平台,更是融合教育的实践样本。”武汉市康复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模式,力争让更多孩子和家庭受益。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感悟分享会与城市主题趣味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增强表达欲与自信。平时言语不多的晨晨(化名)在母亲鼓励下,用平板打出,“我喜欢会发光的沙盘”;另一个孩子则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未来城市”,画中出现了他今天学到的城市规划术语。

“今天的活动让我看到了融合教育的更多可能。”新河街小学的老师感触颇深,“我们将借鉴这种场景化教学和个性化支持,让特需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成长,在友好的校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活动尾声,孩子们在展馆门口合影留念,一张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明亮。这一天,他们不仅认识了城市的模样,更在心里种下了融入社会的种子。

随着武汉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座城市正在用包容与温度,为每一颗“星星”点亮更广阔的天空。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