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联合发布湖北省自然资源领域“金木水火土数”国有“三资”盘活典型案例(第一批),宣恩县申报的《“浪漫温泉城”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显化土地资源生态价值》与《盘活闲置荒山推动“荒山蝶变致富园”》两项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彰显了宣恩在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创新的先锋姿态,标志着宣恩县在国有“三资”管理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探索出的“宣恩经验”获得了省级高度认可与推广。
先行先试:组合供应破局,释放资源聚合效能
2024年,宣恩被确定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地区。面对传统资源供应模式存在的“权属交叉、效益分散”问题,宣恩县打破常规,积极探索多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模式,以“浪漫温泉城”项目为试点,创新推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农用地经营权+水面旅游项目经营权+地热资源矿业权”的“四权融合”模式。

2024年8月16日,全省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宣恩召开,14个组合供应试点县(市、区)参加会议。
在机制创新方面,宣恩县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实行“规划—审批—监管”三同步。推行“四权联审、一窗受理”机制,整合分散审批事项,竞买人“一次申请、一窗办理、一次竞价”即可取得多项开发权益,审批环节压缩60%,实现“即拿即开工”,极大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5年4月3日,湖北首例自然资源组合供应“四权融合”案例——宣恩县“浪漫温泉城”项目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成功拍卖。
在资源整合方面,宣恩县通过政府统筹,将分散的自然资源要素整合为边界清晰、权责明确的资产包,实现“规划一张图、资源一本账、开发一盘棋”。该资产包最终以1.602亿元成功竞拍,较传统模式预期收益显著增值,并创新性地将1164.68万元生态补偿费用纳入总价,显化了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中国土地》2025年第7期刊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的宣恩路径》。
此项改革的成功实践获得了多方高度认可。除了获得省营商办通报表扬外,实践成果还荣登自然资源领域权威期刊《中国土地》2025年第7期,并相继在《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获得宣传推广。
纵深推进:承接国家省级试点,拓展改革发展新维度
改革不止步,服务无止境。在组合供应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25年,宣恩县改革再提速,成功承接三项新的重要试点任务。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开展空间资源复合利用和要素综合配置试点的通知》,确定宣恩县为探索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探索荒山荒地荒滩创新开发利用的试点地区。同步,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确定为国家部委的重点改革事项,将水电气网“八联办”确定为省级改革事项。多项试点政策的叠加,为宣恩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资源盘活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兴隆大道墨达楼片区实施复合开发前现状图。

兴隆大道墨达楼片区实施复合开发效果图。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宣恩县在兴隆大道墨达楼片区创新实施“地上抬升+地面交通+地下连通”三级空间复合开发。地上打造文旅商街,地面保障交通畅通,地下则串联核心景区,形成沉浸式文化长廊。这一模式使空间利用率提升300%,并通过明晰产权、简化审批,为企业投资开发提供了稳定预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生动实践。

椒园镇凉风村200亩荒山开发为葡萄园(开发前)。

椒园镇凉风村200亩荒山开发为葡萄园(开发后)。
在荒山荒地开发利用方面,椒园镇凉风村的200亩闲置荒山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流转”模式,引入市场主体统一运营,发展成为现代化葡萄种植园。自然资源部门全程提供政策指引与服务,形成“国有公司+社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项目不仅使土地利用率提升80%以上,更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村集体年分红达15万元,实现了从“荒山”到“致富园”的蝶变,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砥砺前行:集成改革成效,谱写发展新篇
宣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组合供应、立体开发、荒山盘活”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改革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沉睡的自然资源资产,显化了生态价值,更在实践探索中打造了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优质市场主体,激发了市场活力。

改革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宣恩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从“浪漫温泉城”项目的资源组合供应,到城市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再到荒山荒地的创新利用,每一步改革都体现了宣恩县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深度思考和勇于探索。

下一步,宣恩县将牢牢把握多项试点政策机遇,持续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宣恩加快建设以生态秀美山水县城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县贡献更大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