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其实比女人嫉妒心更强”“不懂车的人才会买电车”“某明星的粉丝群体都是小学生”……如今,互联网上这类标签化、污名化群体的言论屡见不鲜。少数自媒体从业者热衷于挑动群体对立,以此博眼球、赚流量,乐此不疲。
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将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作为重点整治内容,释放出明确信号,挑动群体对立绝非流量“金矿”。
那些看似有理有据的分析,实则是精心炮制的毒鸡汤。有人通过剧本打造完美夫妻人设,配上“爱他/她就要包容一切”的文案,把家庭摩擦升级为“爱与不爱”的灵魂拷问;有人将品牌与消费者强行捆绑,给特定品牌用户贴上负面标签,让商业竞争沦为低水平口水仗;还有人鼓吹“饭圈”粉丝恶意拉踩、攻击,诱导氪金打榜。用户陷入所谓归属感,却成了他人牟利的工具。
挑动群体对立现象屡禁不止,根源在于流量至上。在眼球经济下,流量与收益紧密相关。个别平台为提高活跃度,对挑动对立的内容放任不管,甚至“乐见其成”;部分自媒体从业者尝到“热门”甜头后,刻意放大、拼凑剪辑甚至恶意虚构,制造对立话题;还有用户秉持娱乐至上,主动贴标签、挑对立。
要凝聚各方合力,坚决抵制将挑动群体对立作为流量手段。相关部门要让铁规发力、制度带电,推进清朗活动常态化,严格排查处置,从严处罚问题平台、账号和MCN机构。平台要把好内容关,采用人工智能+真人审核模式,及时封禁相关账号,优化推荐算法,推送优质内容。从业者和MCN机构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利益观,坚守社会责任,做优质内容供给者。普通用户要保持理性,不盲目代入群体,敢于对错误言论说“不”。
推进清朗净网专项行动需久久为功,对鼓动群体对立、挑拨网络暴力的言行要露头就打、反复敲打、人人喊打,守好网络空间这一意识形态斗争主阵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李洲(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粮道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