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卷尺丈量民心 互动彰显善治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11:5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深圳“卷尺哥”火了!一把卷尺,千余条视频,无数被修复的公共设施细节,从危墙到路牌,从挡道树木到天桥斜坡。这位被称为“多管局局长”的“卷尺哥”与政府部门之间上演了一场持续一年多的的双向奔赴。这看似微小的互动,实则蕴含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密码。

在传统治理模式里,市民常被当作治理的客体,被动接受管理与服务。但当下,不少市民已挣脱旁观者身份的桎梏,积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化身公共空间的守护者、治理进程的推动者。“卷尺哥”便是此类积极公民的典型代表,他们以主动姿态投身公共事务,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恰恰是补齐基层治理短板的宝贵资源。

更值得称道的是政府的回应姿态。面对民间“指指点点”,相关部门没有视之为挑刺或找茬,而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并将其转化为治理效能。连夜整改、第二天就好的效率,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传递出政府重视民意的强烈信号。这种务实作风重建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而信任正是高效治理的社会资本。

从治理效能看,“卷尺哥”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创造了一种双赢格局。对政府而言,民间“鹰眼”弥补了官方巡查的盲区,实现了治理触角的延伸;对市民而言,诉求得到快速响应,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社会整体而言,这种协作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智慧在民间、力量在社会,“卷尺哥”现象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治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精准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始终是道难题。这位民间观察者的实践表明,激发社会自身的修复力量,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都是参与者”的治理生态,远比政府单打独斗更为有效,将民间智慧转化为了治理效能。

这一现象也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将个案的良性互动转化为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是否能够搭建更多便于民众参与的治理平台?能否建立更规范的民意吸纳、反馈与激励流程?让更多的“卷尺哥”从偶然成为必然,从个体行为演变为普遍风尚。

从“管理”到“治理”,虽仅一字之差,内涵却千差万别。“卷尺哥”与政府的互动故事,正是现代治理理念的生动诠释,治理不再是单向的指令传达,而是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

基层治理的破局,关键就在于这种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同频共振。当民间细心的“卷尺”遇上政府务实的“整改”,量的积累终将引发治理效能的质变。期待更多这样的良性互动在基层生根发芽,让治理更有温度,让城市更有品质,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美好生活的缔造者与共享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叶壮(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水果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