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秸秆治理需在堵疏之间求平衡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5日12:16 来源: 荆楚网

夏收秋收时节,秸秆治理是基层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为守护空气质量、防治大气污染,各地划定“禁烧区”、强化巡查值守,落实环保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在秸秆处理中面临实际困扰,如何兼顾生态保护的公共利益与农户生产的现实需求,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精细度与温度。

理解农户困境是化解前提。长期以来,传统焚烧方式因操作便捷、成本较低,成为部分农户处理秸秆的选择,既能快速清理田地,也为后续耕作留足时间。随着禁烧政策推进,秸秆离田、堆放、科学处置等新问题随之出现。若秸秆还田技术不到位,可能影响土壤质量;离田处理则需额外投入人力物力,若回收利用渠道不畅,秸秆易成为“负担”。基层治理中,若仅强调政策刚性而忽视农户实际困难,缺乏有效疏导,容易导致工作推进受阻,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变“堵”为“疏”是关键核心。各地需着力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路径,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推动秸秆变“废” 为 “宝”。比如,推广科学还田技术,组织专业指导确保还田效果;扶持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产业发展,建立覆盖田间到企业的收储运体系,让农户在处理秸秆时获得经济收益。同时,要优化宣传与培训方式,多向农户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要点与成功案例,从 “被动禁烧”引导为“主动参与”,让治理措施更易落地。

秸秆治理还需实现刚性要求与柔性施策的统一。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调研地区差异与作物特点,广泛听取农户意见,避免“一刀切”,结合实际探索科学处置方式。执法巡查时,基层干部应注重沟通解释,讲清环保意义与政策要求,对轻微违规行为以教育引导、督促整改为主,对严重违规者依法依规处理,做到宽严相济。考核评价上,应更关注秸秆综合利用率、农户满意度等指标,对治理成效突出的地区与个人给予激励,激发基层创新动力。

破解秸秆治理难题,核心在于平衡“环保底线”与 “民生温度”。唯有立足农户需求,以疏导为主要路径,辅以科学管理,才能化解治理矛盾,让蓝天守护与农业生产相得益彰,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的统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晨薇(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李家集街道办)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