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武汉市洪山区,“干部素质提升年”的生动实践正在展开,一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在这片热土上深入推进,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赛场选马,让“上”者令人信服。“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洪山区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破部门壁垒和人员身份限制,实现公务员、事业人员、国企人员三支队伍在评价标准、实施步骤和奖励政策上的有机统一。洪山区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考察干部实绩,对10名贡献突出的公务员、事业人员及企业人员进行及时奖励,以“有功即奖、奖当其时”为干部干事创业提振精气神,进一步营造干字当头、奋楫争先浓厚氛围。这套精心设计的制度体系,为各类干部搭建起公平竞争的阳光舞台。那些敢于直面矛盾、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在实践熔炉中绽放耀眼光芒,生动诠释了“让流汗者不流泪、实干者得实惠”的价值导向。
畅通渠道,让“下”者心服口服。“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必须建立畅通有序的退出机制。洪山区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加大不担当不作为干部“下”的力度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对工作推进不力、群众认可度低的干部,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严格依照程序进行调整。这些举措打破了“铁饭碗”的陈旧观念,让“下”的干部认清差距、汲取教训,为重新出发储备能量。这种制度安排,既是对事业发展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干部个人的真正关爱。
精准度量,让“上下”皆有依据。“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洪山区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上下足功夫,在常规考核指标外,创新设立“重难点项目攻坚”专项考核内容,将重难点项目的推进成效作为衡量各部门和各街道工作实绩的核心标尺。考核既注重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可量化的“硬指标”,也关注打基础、利长远等不易显见的“软实绩”;既看显山露水的“显功”,也察潜绩长远的“潜功”。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考核方式,使每位干部的优势特长与短板不足都清晰呈现,确保每个干部的进退留转都有充分依据,真正形成“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循环。
淬火成钢,让“上下”各得其所。“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对于获得提拔的干部,洪山区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既搭建平台、压实担子,又提供支持、指引方向;将“干部素质提升年”与区域数字化转型紧密结合,举办“支点·知行讲堂”系列培训,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开展系统性赋能。对于调整下来的干部,组织部门建立完善跟踪帮扶机制,通过针对性培养和实践锻炼帮助补齐短板。这种饱含人文关怀的制度设计,让“上”的干部不负众望、奋发有为,让“下”的干部不失希望、重新出发,形成“淬火成钢、百炼成才”的生动局面。
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洪山区通过建立健全能上能下机制,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这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既为优秀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为暂时落后的干部创造改进提升的宝贵机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真正做到让“上”者服众、“下”者服气,才能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创造活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桂阳(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和平街道办事处)
责编:董育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