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普惠托育托稳民生幸福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16:5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孩子3岁前,谁来带?”这声疑问,道出了无数年轻家长心底共同的焦虑。在孩子最需要呵护的年纪,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是众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随着一系列普惠托育政策持续落地,这道难题正在悄然化解,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受到了“宝宝开心,我们舒心,长辈安心”的多重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传递出国家破解民生关切、提升民众获得感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温情关怀,更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部署。我们欣喜地看到,从社区增设托位,到幼儿园开办托育班;从财政加大补贴,到税费减免支持,一套覆盖广泛、普惠可及的托育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增的是供给,解的是“一位难求”的燃眉之急。 过去,找个靠谱的托育机构不容易,价格合适、离家近的更是难上加难。如今,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上海静安区的“宝宝屋”将服务延伸到街镇,提供灵活的计时托、临时托;山东济南积极探索发展规范的家庭托育点,让服务更专精、更贴近。托位设到了“家门口”甚至“厂门口”,有效缩短了服务半径,让双职工家庭“送得放心、托得安心”。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全国托位数从“十三五”末的规模增长至2024年的573.7万个,增幅高达126%,托育服务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区。今年,每千人口拥有4.5个托位、新增66万个普惠性托位的目标,预示着供给网络将织得更密、更牢。

减的是费用,降的是家庭养育的沉重负担。“托不起”是许多家庭的另一重忧虑。普惠托育,核心在“惠”。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推动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对机构的水电气热执行民用价格,落实税费减免,各地也积极探索发放建设运营补贴、托育消费券等支持形式。目前,全国已有超1300个县(市、区)出台了具体支持政策。同时,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中央财政安排大额预算发放育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协同发力,形成了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强大合力。这“一增一减”之间,体现的是政策设计的精准与温度,让“托得起、托得好”从期盼走向现实。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普惠托育,托起的不只是孩子们健康快乐的童年,更是年轻父母们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是全社会对“幼有所育”美好愿景的坚定实践。当政策的礼单、服务的接单、补贴的账单,真切地转化为千千万万年轻家庭的幸福清单,一幅生育友好、充满活力的社会图景正愈发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份“稳稳的幸福”,是千家万户的期盼,也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丹(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水果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