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智慧监管模式,既减少了现场检查的频率,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有力推动了药品智慧监管进程,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月4日,孝南区市场监管局报送的“‘智慧监管’赋能药品安全”案例成功入选全区优化营商环境30佳标杆案例、荆楚营商环境(孝南)发展智库优秀案例库,并通过“智库专家孝南行”活动在全省进一步复制与落地。这场从“小切口”入手的改革,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重塑药品安全治理格局,充分彰显了孝南区在营商环境建设领域的坚实基础与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孝南区药品“智慧监管”的精妙之处在于兼具“硬核”与“贴心”。所谓“硬核”,是指通过视频监控、网络传输、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实现全天候远程监管,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查效率低下、存在诸多监管盲区等问题。“贴心”的是推行无感监管,无事不扰企,进一步减少市场主体运营成本,最终实现安全和效益的“双向奔赴”。例如,该局将药师执业行为、药品储存环境等关键信息实时传输至云端监管平台,基层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调取辖区药店的实时画面,完成过去需要数日的区域巡查。这场智慧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大幅提升,更构建起多方共赢的治理生态。基层市场监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巡查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中。药师驻店服务、处方药销售等过去监管的“老大难”问题,在智能系统的持续监测下得到了显著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实践探索形成的“孝南经验”,正逐步推广运用,在荆楚大地播撒智慧监管的种子。
当然,智慧监管并非“一装了之”。政府需要进一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处置,避免重复执法和数据不通畅的问题,从而让监管更加顺畅高效。在孝南区市场监管局,“数字驾驶舱”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描绘出药品安全治理的新画卷。该局通过整合药品经营企业数据库、智能抓拍系统、云端存储预警等功能,构建起覆盖药品购进、储存、销售全链条的智慧监管体系,打破了各部门、系统内和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药品安全数据共享横向融通和上下贯通。同时,通过分级监管、靶向监管和“综合查一次”等举措优化流程,从而提升监管效能。这种“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监管新模式,正是数字赋能市场监管、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体现,既减轻了企业的迎检负担,又通过精准监管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更成为市场监管部门服务群众、提高监管透明度的重要举措,最终构建起“数据驱动、技术赋能、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近年来,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药品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药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然而,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品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销售方式日益复杂多样,市场监管难度不断加大。尤其是我国网上药店零售规模已占零售终端市场约三分之一,给药品经营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全方位筑牢药品安全底线,加强药品监测预警和风险处置,逐步实现药品销售安全风险的及时监测、准确研判、科学预警和有效处置,让群众买药放心、用药安心,推动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新业态在安全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站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巅,孝南区药品监管改革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范例。它让我们明白,智慧监管并非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充满民生温度的治理创新。当科技之光普照每一个药柜角落,当数据之网守护每一粒药品安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监管效能的显著提升,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澴川大地的生动实践。这样的探索,也正是中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管局)
编辑:黄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