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阳,社交媒体孝顺氛围浓厚,社区活动中老人被热情包围,看演出、收礼物,场面温馨。可节日过后,老人们是否又回到表面受尊重、实则被边缘化的日常?我们是否在年复一年的仪式中,把重阳节变成了单调重复?
如今的老一代,并非弱不禁风、需全面照料的群体。他们中,有人刚退休,专业技能与生活智慧正值巅峰;有人在老年大学追梦,书法绘画摄影样样精通;还有人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成为短视频播主或网购达人。这个群体蕴含的活力与潜力,远超想象。
然而现实令人遗憾。很多老人陷入尴尬境地,表面受尊敬,却很少被真正需要。家庭里,子女习惯代劳,鲜少认真听取老人意见;社会上,发挥余热常被简化为唱歌跳舞等有限消遣。这种看似温暖的保护,实则剥夺了老人更深层的需求,被需要、获认可、持续创造价值。
当前最迫切的,是从单纯照顾老人转向善用老人的理念更新。国内已有成功实践,如上海某社区,老人们成为社区骨干,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出诸多实用建议,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这证明,只要社会搭建平台、建立机制,让老人贡献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他们迸发的能量将惊人。老年人不应被视为负担,而是值得开发的财富。
在城乡社区,这样的实践也不少。退休教师自愿组织课外辅导,解决学生放学照管难题;手艺精湛的老工匠开工作室,传授濒临失传的技艺;有组织才能的老同志牵头社区管理,促进邻里和谐。这些看似平凡的实践,让老人在参与中找到尊严与快乐,也让社区更富人情味。
今年重阳,让我们不只送祝福礼物,而是认真思考,如何建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每位老人找到位置、实现价值?当我们学会真正需要老人时,整个社会才算真正理解老龄化内涵并找到应对之策。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老人价值不因岁月流逝而减,我们应以更开阔胸怀、更合理制度安排,让他们的晚年不仅有物质保障和精神娱乐,更能持续发光发热,书写精彩人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忻欣(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水果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