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130篇网评作品讲透鄂州,三位获奖代表现场谈创作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19:50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陈稳定)10月29日,鄂州市第三届主题网络评论大赛落下帷幕。这场“思想盛宴”不仅让鄂州的千年底蕴与时代活力跃然纸上,更涌现出一批带着温度与思考的“执笔人”——他们中既有初涉网评的新人,也有深耕创作的爱好者,他们用不同的视角与经历,讲述关于鄂州的鲜活叙事。

为获奖选手颁奖。

“好文字不是憋出来的”

站上颁奖台,鄂州市第三届网评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汤佳男激动不已。“标题改了不下十次,最后那句‘上天入地九州通’,是骑电动车骑出来的!”汤佳男拿着获奖证书,说起创作过程时满是感慨。这个年轻干部,把第一次网评获奖的喜悦,留在了鄂州。

最初写稿时,汤佳男陷入了瓶颈。“初稿是古今对照,写得干巴巴的,自己读着都没感觉。”她急得团团转,只好拿着稿子去找老师秦永亮。“换个角度,从题材上创新突破。”秦永亮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调整思路后,她把文章从“古今对照”改成了更加直白的“与吴侯对话”。

经过反复修改后,汤佳男又开始为标题发愁,经过反复求教,多次琢磨,确定了以“上天入地”概括鄂州腾飞。但标题最后三个字怎么写,汤佳男毫无头绪,秦永亮又一次提醒她:“不要心急,要细心地观察生活,灵感总在顷刻间迸发!”

按捺下焦虑,一天傍晚,她骑行在新建的马路上,看着四通八达的路口,想起九省通衢的湖北,突然灵光一闪:“花湖机场不正是让九州相通的中部枢纽吗,‘九州通’不就来了!"

“好文字不是憋出来的,是走出来、聊出来的。”汤佳男说,这次获奖让她明白,网评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要蹲下身去听、去看,才能写出让老百姓有共鸣的故事。而她会继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喜欢看的文字,把基层的声音传得更远,把像鄂州这样的“宝藏城市”推到更多人面前。

“要放眼全国也要洞察入微”

来自武汉市洪山区医保局的杨丁,站在领奖台上时,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写满修改痕迹的手稿。这个河北保定姑娘,与鄂州的缘分,始于一次对“城市发展”的追问。

“保定有雄安新区的日新月异,鄂州有临空新城的展翅高飞,两座城市都在时代浪潮里找方向,这种共鸣让我想去读懂鄂州。”杨丁说,最初构思作品时,她总觉得缺个“魂"——单纯罗列吴王古都的历史、花湖机场的成就,总少了点能串联古今的情感纽带。

直到了解到鄂州是古铜镜之乡,杨丁才终于找到了叙事的核心。“铜镜既是鄂州千年冶铸文明的实物见证,又是‘以史为鉴’的文化符号,恰与今日鄂州支点建设实践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杨丁说。也因为这篇以“铜镜”为线索的网评,让她从高手如云的大赛中脱颖而出,拿下二等奖。

通过这次参赛,杨丁深切体会到,优秀的网络评论,既根植于对评论对象的深刻理解,也得益于团队协作中的智慧碰撞,更成就于对文字表达的千锤百炼。这要求作者们既有“身在湖北、放眼全国”的视野,也须具备“解剖麻雀、洞察细微”的功力。

杨丁感叹到,如果不是投身网络评论,或许她跟大部分同事一样,一头扎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因为网评,让她多了一个看见不同色彩,思考不同问题的机会。未来,她将继续怀着对写作的敬畏与热爱,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的网评作品,为汇聚网络正能量贡献绵薄之力。

“借力AI探索多元形式表达”

“通过网评,我看见的鄂州,既有吴王古都的千年底蕴,也有临空新城的蓬勃朝气。”这句话,道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

从百里樊川的秀丽风光,到市井街巷的人间烟火;从纵横交错的发展快车道,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鄂州的每一面都成为网评创作的鲜活素材。创作者们以笔为媒,于细微处见真章——他们记录营商环境优化中企业的安心扎根,书写民生实事推进里群众的幸福笑容,解读鄂州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坚定步伐。

这些征集刊发的130篇网评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观察鄂州发展的“瞭望塔”,是凝聚社会共识的“黏合剂”,更是向外界展示鄂州魅力的“金话筒”。

向常荣便是其中一位深耕者。他的“融评”创作大胆借力AI技术,将文字的深度、音乐的温度与视频的直观融为一体。“‘鄂州连世界,山海皆故邻’,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就是我探索新形式的灵感来源。”他坦言,自己不过是用多元的媒介语言,映衬鄂州的宏大格局与人文温情。

“质优终须为人晓,酒香也怕巷子深。”向常荣感叹,鄂州的美与强,需要更多人去发现、去讲述。他号召着广大网友走进鄂州、了解鄂州,为这座城市的发展“鼓与呼”,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