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十五五”金融强国建设重点圈定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翻看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金融”被提及的次数达十余次,“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更是被明确提出。
从“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再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建议》中寥寥数笔,勾勒出未来五年金融强国建设的蓝图。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加快构建“双支柱”
《建议》提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也被列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相关部署的首位。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是《建议》中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在他看来,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实则是强化人民银行在国家金融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其职能从传统货币发行与流动性管理,向系统性风险监测、宏观审慎管理、金融稳定保障和国际金融协调等综合职能拓展,以更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
具体来看,《建议》再次明确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表主题演讲时的说法,“比较来看,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传统职责,制度框架比较清晰成熟;宏观审慎管理在全球虽然也有不少实践,但起步不久,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潘功胜日前也披露了人民银行构建覆盖全面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四个重点工作方向,即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
“这意味着,‘十五五’期间,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将致力于构建一条‘覆盖全面’的防线。”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具体工作已在落地过程中。在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方面,人民银行拟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分别聚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与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这一调整将进一步厘清政策目标边界,提升调控精准度。
服务实体 聚焦“五篇大文章”
金融的根基在于实体经济。《建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清晰地指出未来金融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核心方向。
“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5年8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5.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38.7%,同比增长13.2%,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董希淼认为,这“五篇大文章”共同构成了未来五年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系统性施工图。
其中,科技金融的关键在于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绿色金融重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普惠金融要让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三农”等群体,助力共同富裕;数字金融一方面要夯实金融科技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风控能力;养老金融要构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发言时强调,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摆在战略任务第一条,体现出‘十五五’期间对科技产业化及对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视,金融在这方面可以更有作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任涛表示,例如,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在推动直接融资占比提升、加大股权融资支持力度、释放并购贷款潜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这些都为金融系统探索服务科技金融提供了新路径。
制度型开放迈向更深层次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细读《建议》,对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也有具体部署。
回顾过去五年,我国金融开放已经从传统的市场准入开放稳步迈向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一组组数字正是这种“更高水平”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超过40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截至2025年8月末,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70家境外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不仅增强了流动性,使参与者更多元,市场竞争更充分,更推动了金融创新和治理效率提升。”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如此评价。
展望未来五年,中国的金融高水平开放将步入一个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在董希淼看来,“十五五”期间的金融开放将更致力于“修好内功,融通世界”,通过深度参与全球金融竞合,服务于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的伟大目标。
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金融管理部门也划定了更为具体的政策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党委日前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有序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李云泽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外资机构和投资者,赋能以科创为重要驱动力的实体经济发展,并推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实现与世界经济的互利共赢”。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记者 张莫 向家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