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游思琪)11月3日上午,2025年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在湖北省科学技术馆一楼科普报告厅开幕。此项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湖北省科学技术馆承办,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协办。来自湖北、陕西、江西等省份的80余名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及科技馆科技辅导员齐聚武汉,开启为期五天的学习。

开班仪式上,湖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张翼致欢迎辞。他强调,在“双进”服务“双减”政策背景下,本次培训意义重大,科技馆体系是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力量。他鼓励学员挖掘转化科技馆科普资源,将展厅变为“第二课堂”,实现校内外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与融合。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校长郭婷、黄石市科技馆科技辅导员黄珊代表学员发言,她们表示将珍惜此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并将学习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中。

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校长郭婷

黄石市科技馆科技辅导员黄珊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崔鸿以《科学教育与公共科普资源应用》为题,从国家课程标准出发,梳理了公共科普资源的类型与价值。她阐释了把科技馆“静态”资源转化为符合教学规律的“动态”教学设计的方法,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张翼馆长作了《“双进”服务“双减”,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报告。他介绍了现代科技馆体系的建设成果与发展方向,通过案例展示了湖北省科技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创新实践。他提出的“科技馆是探究学习实践场”理念,引发学员共鸣。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崔鸿

湖北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张翼
接下来,活动将陆续开展包括专题报告研讨、典型案例分析、互动体验活动以及课程设计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项目。这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旨在引导学员深度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科技馆特色资源,创新科学教育模式,为未来科学教育工作开辟新路径。

学员合影
此次培训项目为期5天,以“基于科技馆科普资源的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为主题,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多元化培训环节,将持续聚焦科技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助力教师在真实情境中拓展教学边界,提升科学教师科学实践设计能力与科技馆科普资源教学转化能力。学员们将在后续数天的实践课程与工作坊中,进一步探索科普资源转化路径,共同为校内外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