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旱涝同治筑防线 水润城乡保民生 ——随州全力打赢2025年防汛抗旱硬仗回眸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10:58 来源: 随州日报

随中灌区梨花坛渡槽

随县厉山镇架机抽水助力东方村抗旱

先觉庙水库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随县百垱水库加固后

府澴河治理

随中灌区现代化改造后的渠道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朱春

2025年的随州,注定是与水相争、与旱相搏的一年。

从梅雨期的多轮强降雨,到盛夏时节的持续高温干旱,在长达五个半月的汛期(5月1日至10月15日)中,全市先后经历七轮强降雨和两轮阶段性干旱的严峻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防汛抗旱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围绕“不死一人、不溃一坝、不垮一堤、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四不”目标,聚焦重点,做实做细转移避险,创新“631”工作机制;同时,统筹兼顾旱情应对,科学调度水源,以科学有力的应对措施,打赢了防汛抗旱保卫战,为建功支点建设贡献了水利应有力量。

高位推动系统部署,压实四级责任体系

全力筑牢思想与责任防线

防汛抗旱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随州地处鄂北,地形复杂、水库众多,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湖北省典型的“鄂北旱包子”地区,既面临长期干旱威胁,又需防范突发性强降雨,防汛抗旱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未雨绸缪,方能从容应对。早在4月28日汛期来临之前,市委书记马泽江、市长胡志莉便主持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要求,强调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全力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此次会议吹响了全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集结号”。

面对旱涝交织的双重压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指挥调度,并赴基层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市级领导严格落实分片包保和带班值守制度,构建起“市—县—镇—村”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环环扣紧链条。

今年汛期,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水利和湖泊局负责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市水利和湖泊局坚决扛牢防汛抗旱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各地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围绕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保障、培训演练等重点环节,扎实推进各项准备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全市进一步健全四级防汛抗旱指挥机制,明确各级包保责任人和带班领导。对水库水闸、头顶堰塘、在建涉水工程、山洪灾害点、城区易涝区、地下空间、漫水桥、地质灾害点等八大类重点风险隐患,逐一落实7482名责任人,实现重点部位防汛责任全覆盖。

今年市防指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市、县、镇三级防指及相关成员单位在应急响应期间的指挥调度、巡查排险、人员转移、值班值守等关键环节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并对信息报送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纪委监委与市防办联合开展多轮督导检查,有力推动各项责任措施落地见效。

做实做细转移避险,创新“631”工作机制

构建汛期全域安全防护网

金秋时节,随州市先觉庙水库库区碧波荡漾,周边群山环绕、引人入胜。

先觉庙水库作为随州城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今年汛前,在市水利和湖泊局的指导下,该水库运维中心全面加强物资储备,完善值班与应急响应机制。6月10日,我市在先觉庙水库组织开展2025年度防汛抢险与群众转移避险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实战能力。

防汛备汛绝非纸上谈兵,必须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做到风险预判在前、准备工作在前、行动落实在前,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

汛前,市防办组织应急、水利、住建、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围绕水库、山洪沟、头顶堰、在建涉水工程、城区低洼地带、临河建筑、地质灾害点、漫水桥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隐患台账与责任清单,实行挂账销号管理。

入汛后,市防办结合全市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再次组织全面系统的隐患排查整治,做实做细应急避险工作准备。水利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印发整改通知2份,督促整改6处新发现隐患。对短期内难以彻底整治的风险点,制定“一点一策”应急方案,严格落实强降雨期间专人值守,确保风险可控、隐患动态清零。

在应急保障方面,各地按标准足额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全市共储备编织袋105.9万条、砂石料9.04万方、块石7400方、彩条布16.08万平方米、桩木4155根、冲锋舟(橡皮艇、救援船)501艘、救生衣8000余件。配备370M双模终端74台,固定站11处、移动台2台,提升“三断”情况下应急通信能力。水利系统落实市、县两级防汛专家49人,为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支撑。在完善军地联动机制基础上,统筹社会力量组建5支专业救援队、4支志愿者队伍,县、乡、村三级均建立抢险救援队伍,形成多元协同的应急力量体系。

做实做细转移避险各项工作。全市上下聚焦重点区域与人群,指导乡镇因地制宜编制人员转移避险方案1600余份,并按“一户一卡”发放转移明白卡。认真落实市防办关于演练组织与问题整改的通知要求,累计开展防汛抗旱培训55场、转移避险演练75场,参与人员超万人次,其中夜间演练37场次3960人次,基层干部的应急组织能力和群众的防灾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631”工作机制。8月9日至10日,随州迎来一轮强降雨过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市防办于9日16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各地各部门响应迅速、应对有序,严格执行每3小时动态报告制度,实现指挥调度“不断线”、风险防控“无盲区”。全市首次启用并运转防汛“631”机制,各地各部门响应迅速、应对有序,严格执行每3小时动态报告制度,实现指挥调度“不断线”、风险防控“无盲区”。8月9日至10日强降雨过程中成功转移25户52人,达到了“险情未到、人员先撤”效果,有效防止了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据介绍,在今年汛期七轮强降雨应对中,市防办牢牢抓住指挥调度、监测预报、预警叫应、值班值守等关键环节,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叫应回告”机制,为各项工作开展争取宝贵时间。

统筹兼顾旱情应对,科学调度水源工程

保障城乡供水与粮食安全

在扎实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我市也全力应对今年出现的阶段性旱情。

据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出梅后随州遭遇持续干旱少雨天气,今年8月以来,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部分县区旱情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面对严峻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迅速组织全市力量投入抗旱减灾攻坚战,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畜饮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市防办分别于5月23日16时、8月7日12时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是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底线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形成强大抗旱合力。

在抗旱灌溉方面,各地根据苗情、墒情、旱情发展,精准施策、综合调度。为应对极端干旱,全市紧急启动干旱流域河道“自上而下”泵站规范设置与“自下而上”精准滴灌工程,着力保障灌区末端用水需求。科学调度水库、塘堰蓄水,累计供水2.2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农田170万余亩;积极争取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支持,自7月起从丹江口水库调水400万立方米,有效补充封江口、两河口等水库水源,保障城乡供水和关键期农田灌溉。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采取架机抽水、淘凼取水等方式缓解旱情。

面对今夏旱情,曾都区洛阳镇揭家垄村不等不靠,新建提水泵站两处,解决近300亩农田丰收问题;万店镇双河村种田大户王四自费维修泵站,抽水灌溉农田近1500库亩为秋粮生产奠定了坚实保障。随县厉山镇落实抗旱资金,优化水源配置,全镇党员干部主动投身抗旱一线,与村干部、群众一起开展水源排查、疏理淤阻渠段、巡查值守分水闸门、架设补水泵站,开展引水灌溉等工作。

据统计,今年全市累计组建抗旱工作队420支,派出技术人员1804人次,投入抗旱资金7741万元、劳力7.1万人次,架设抗旱设备1.6万台套,抽水灌溉面积94.66万亩。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天气,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2轮次。

始终将居民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全面摸排山区和供水末端区域困难情况,针对问题采取“一地一策”精准帮扶。投资700余万元新打195眼机电井,开辟新水源。对因旱饮水困难的1.4万农村居民,及时组织应急送水,确保饮水安全无忧。

在应急协调方面,完善水利、气象、应急、农业、电力等多部门联合会商和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协同高效。电力部门全力保障抗旱抽水用电。基层乡镇积极响应,如广水市杨寨镇在了解种粮大户用水困境后,连夜协调泵机、组织人员24小时抽水灌溉,保障5000亩农田关键期用水需求。全市广泛开展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立足长远谋划发展,加速构筑现代水网

夯实区域水安全保障基础

防汛抗旱既要打赢“当下仗”,也要谋好“长远局”。我市从根本和长远出发,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水资源调配与供水保障能力。

今年以来,市水利和湖泊局积极推进府澴河治理、漂水支流浆溪店河下段治理等河道治理项目;持续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工程防洪抗旱能力。其中,府澴河流域系统治理(随州段)一期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77亿元,完成治理总河长61.56公里。项目实施后,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有效提升了府澴河干流的行洪能力,消除了安全隐患;保护沿岸耕地、道路、城镇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改善了河道面貌和水环境。

水库除险加固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全市水库平均病险率控制在5%以内,存量病险水库问题基本清零。开展先觉庙等8座大中型水库及530座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实现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全覆盖,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76%以上。同步实施小型水库水雨情测报与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项目,有效提升了水库安全运行与智慧化管理水平。

在农业灌溉设施建设方面,我市抢抓政策机遇,共争取中央投资9.716亿元,对随中灌区、广水市黑花飞灌区、广水市霞家河灌区及随县罗红灌区等4个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75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214.9万公斤,新增年节水能力4718.2万立方米。

在安全饮水方面,随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曾都区全域供水一期、广水市农村供水“三线联通”引调水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区域水网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机制,推进4处万人、8处千人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广水市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国首批标准化建设县域,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全域供水工程的扎实推进,构建了城乡统筹、高效可靠的供水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五五”期间,全市将大力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一体化”供水体系建设,加快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城乡供水设施整合与管网延伸,构建多源互补、建管智慧、服务均等的供水保障体系。

在项目谋划方面,府澴河流域系统治理工程随州段二期、湖北省随县淮河治理工程、湖北省澴水治理(广水段)工程、新建随南大型灌区、随中灌区二期、广水黑花飞灌区二期、广水市金鸡河水库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也在加快谋划与实施。为全面提升区域水安全韧性,我市将水网建设作为“十五五”规划核心,围绕防洪、抗旱两大方向,系统构建防洪水网、灌溉水网、供水水网、生态水网、智慧水网五大体系,共谋划项目36项(类),总投资337.83亿元,其中五大水网投资297.83亿元。这些工程实施后,可从根本上解决随州“旱包子”问题、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

市水利和湖泊局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支持,谋划推进一批重点水利项目,不断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提升水利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该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旱包子’问题,让随州不再为水所困。防汛抗旱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迎接每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守护每一寸土地的安澜。”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