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闪烁的舞台下,烤串香气与歌声交织,逾万名游客齐聚武汉黄陂祁家湾广场,在祁家湾首届烧烤美食嘉年华中共度秋夜盛宴。当现场演出引发全场大合唱,并通过网络传播给更多人时,这场乡镇节庆早已超越“吃喝游乐”的表层意义,成为乡村活力绽放的一个生动切片。
近年来,以美食、音乐为媒激活乡土的实践,正在全国多个乡镇悄然蔓延。从甘肃康乐的民族烧烤节到浙江永康的青创音乐节,乡镇节庆正以迥异于城市的姿态形成热潮,展现出城市节庆难以比拟的独特价值。不仅聚人气,更能留人才,让年轻人在乡土间找到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归宿。
与城市音乐节的商业化、规模化不同,乡镇节庆深深扎根本土资源,形成“低成本创业+高情感认同”的独特优势,这也容易让烟火气转化为青年留乡的“引力场”。祁家湾的烧烤美食嘉年华活动,用村集体广场搭建舞台,以本地食材打造风味,让青年无需高昂投入即可参与市集经营;浙江嘉兴联丰村的音乐艺术空间,让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金文凯扎根乡野,既开设乐器课程,又举办音乐季活动,春节假期便带动村集体营收超百万元。这种“在地化创业场景”,正是年轻人无需将人生局限于城市的钢筋水泥中,就能将兴趣转化为事业,在熟悉的乡土环境中实现价值。
相较于城市节庆的“一次性消费”,乡镇节庆更擅长构建“事业共同体”,让青年留得下、能发展。山东齐河县祝阿镇的“90后”村书记张帅,以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打造烧烤广场,15天完成筹备,“五一”期间营业额破10万元,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更吸引“00后”烧烤店主返乡发展。甘肃康乐县通过三年烧烤文化节培育产业生态,“烤二代”“烤三代”借助网络推广技艺,让家乡烧烤店走出西北,带动全村200多户家庭致富。
同样在构建“事业共同体”的实践中,黄陂祁家湾也以“守乡土之根、借媒体之力”的路径展现特色。村集体广场搭舞台、本地农户出食材,20家烧烤摊主里八成是本地人,田间地头的鲜货直接端上餐桌,这份“土味”让本地青年直观看到“家乡资源能变现”,而当地媒体的加入,让乡土魅力突破地域限制,专业主播蹲在烤炉旁唠家常,镜头捕捉的烟火气通过屏幕传到武汉三镇,最终实现3天接待4万人的成绩。这既避免了城市节庆的“明星依赖症”,又解决了乡镇节庆“酒香怕巷子深”的困境。这些实践共同证明,乡镇节庆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以节庆为支点,撬动本土产业升级,为青年提供从就业到创业的完整成长链条,各自走出了贴合本地实际的路径。
亲身经历或者观察过乡村节庆的年轻人也会发现,乡村的广场能承载万人狂欢,田间的食材能做成网红美食,乡村早已不再是“逃离之地”,而是充满可能的“新蓝海”。这种“文化搭台、产业唱戏、青年主角”的逻辑,正是乡镇相较于城市的核心优势,也为青年与乡村形成“双向奔赴”提供动力。
全国乡镇的节庆热潮,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旅的创新,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深层变革。当乡镇不再只是城市的“后花园”,而是能承载青年理想的“创业园”;当节庆不再只是流量的“催化剂”,而是人才的“孵化器”,乡村振兴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事实证明,唯有让年轻人在乡土间既能安放生活,又能追逐梦想,乡村才能真正焕发持久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传龙(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祁家湾街道办)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