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恩施州:播撒法治种子 护航青春成长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6日20:3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胡孝畅)“如果有人威胁你不能告诉老师,那他做的事,一定不对。”在恩施市清江民族学校的教室里,五年级学生小宇(化名)举手发言,声音清脆却坚定。台下掌声响起,主讲律师赵菊花笑着点头:“你说得非常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校园欺凌。”

这一幕,是2025年恩施州“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由共青团恩施州委牵头,联合州司法局、州教育局共同开展的这场法治教育行动,挑选12名优秀律师组建恩施州青少年法治宣讲团,赴全州95所学校开展宣讲,其中农村学校超80%,覆盖青少年近2万名。

一场场有温度、有深度、有互动的法治课,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规则与正义的种子。

精准“点单”: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为改变青少年普法“入耳不易、入心更难”的困境,今年团州委打破传统模式,实施“部门配菜、学校点单”的精准普法模式。

“农村学校反映留守儿童多,防性侵和心理疏导需求突出;职校学生兼职频繁,亟需反诈知识;高中生则对网络暴力、情感纠纷中的法律边界模糊。”团州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前期,结合恩施州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调研,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高发类型,精心筛选出六大核心主题:盗窃抢劫、防电诈、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被害、网络行为法律风险、预防实施性侵犯罪,制作宣讲课件。

“6套课件分别聚焦当前青少年成长中最易触碰的‘雷区’。”宣讲团成员介绍,“如‘手机口’诈骗、租卡洗钱等新型犯罪频现于校园周边;而性侵案件中,不少孩子因缺乏基本认知未能及时求助。”每一份课件都融入真实案例、动画视频、互动问答和情景模拟,力求让法律条文“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

沉浸课堂:让法律“活”起来、“动”起来 

优质课件为“剧本”,宣讲现场则上演了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在鹤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义律师以提问破题:“做过兼职吗?见过‘日赚千元’广告吗?有人问你要过银行卡吗?”学生纷纷举手,气氛活跃。随后播放的“兼职跑分”诈骗短片,让同学们瞬间警醒,敲响了反诈警钟。

而在恩施市屯堡乡初级中学,王梅律师则分享了网络欺凌案例:“被堵在厕所,书包被扔进水池……却因害怕报复不敢说。”她的一次次分享与引导,让“拒绝沉默、勇敢求助”的理念深深植入心间。

小学生的世界,则用童趣打开。在宣恩县的小学课堂上,律师化身“法治导游”,带领孩子们闯关“法律大富翁”游戏:答对“陌生人给糖果能不能收”等问题即可前进,踩中“隐私部位被触碰要怎么办”的陷阱格则需现场演示如何呼救。笑声中,自我保护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

“以前觉得法律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身边。”一名参与法治宣讲的学生感慨,“原来骂人、传谣也可能违法。”

线上线下融合:让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为延伸课堂效果,团州委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

线下实践深化理解。各学校模拟法庭活动火热开展,学生们穿上法袍,围绕“同学偷拿手机是否构成盗窃”等案例展开激辩;法治情景剧《热血高校》《损友》等原创短剧在校园火爆开演,掀起学法热潮。为进一步扩大宣讲效果,突破空间限制,在部分学校以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学为载体,实现全校师生同步收听学习。

线上阵地广泛传播。团州委通过“青春恩施州”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十则“以案说法”案例。“伸手会被抓,青春莫留盗抢疤”、“网络非净土,发言须负责”等朗朗上口的普法标语登上校园展板、社区LED屏,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词”。

播一粒法治种子,育一方法治心田。当法律从条条框框变为可感可知的生活指南,便为青少年成长筑起了坚实屏障。下一步,团州委将持续深化“点单式”普法,探索更贴近青少年需求的多元路径,为平安恩施建设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