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俊 兰璐 特约记者 徐春晓 叶航
深秋时节,从十堰中心城区驾车前往张湾区西沟乡,一路秋色斑斓,美景如织——
长河湾景区的亲水嬉戏,隆博烧烤园的户外美味,过风村童话小镇的亲子互动……一颗颗璀璨的文旅“珍珠”,被彩练般的十竹路串联起来,编织成一条“景美、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链。
作为城乡交融的重要板块,张湾区辖内的两乡两镇生态本底优良。面对传统农业转型课题,如何唤醒沉睡的山水资源?该区的破题之道清晰而坚定: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走实“文旅农”协同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在张湾区西沟乡沙洲村,60岁的张道军是村里最大的猕猴桃种植户,今年他家的果园喜获丰收。“亩产2000斤,靠采摘和销售,挣了好几万元!”他乐呵呵地说。该村党支部书记曹立勇介绍,全村57户种植猕猴桃260亩,今年再迎丰收,经济效益可观。
猕猴桃产业是张湾区推动传统种植业走向特色化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区已发展以小水果为代表的特色种植基地11000余亩,其中猕猴桃2100亩、汉江樱桃2200亩;建成1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覆盖葡萄、有机茶、草莓、花卉、中药材等多个品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沿着堵河向东,从黄龙镇到方滩乡,一幅“云水方滩”的诗意长卷徐徐铺展。白墙黛瓦的“见山茶舍”静卧水畔,茶香与书香交融,游客们在此围炉品茗、临窗览胜。对岸的滨河画廊游人如织,农家乐里炊烟袅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远处,露营基地、云水商业街、高端民宿群相继落成,共同构成一个“小而美、精而雅”的旅游综合体。
“在方滩,一年有300多天都能御风而行。”国家航空飞行营地十堰基地负责人陈旭颖指着蓝天介绍。今年4月,这个占地150亩的飞行营地正式开营,游客可体验高空“带飞”,俯瞰方滩山水全景。上半年,该飞行营地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
生态美、业态新,乡村振兴根本是为民而兴。堵河岸边的“好山好水好农庄”里,主厨温将军一边忙碌一边笑着说:“靠着这片山水,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方滩乡凭借“农业+文旅+体育”融合模式,成功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
产业是基础,融合是关键。方滩乡的精彩蝶变,是张湾区实施“一线串珠”战略、以全域旅游激活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多年来,全区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打破“点性思维”,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柏林镇,知雨轩田园综合体通过“农耕研学+非遗传承”的模式,将农田变为“第二课堂”,让农民转型“研学导师”,并打造集展示、传习、产销于一体的“非遗工坊”,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村民本地就业。(下转2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