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隆化那场大火过去数月,20位老人留在灰烬里的拐杖仍无人认领;河南驻马店夕阳红公寓熏黑的窗框,还在提醒人们“4”这个冰冷的数字。悲剧之后照例有会议、通报、整改通知,但当镜头移开,养老机构的安全检查是否仍只是“盖章签字、拍照留痕”?悲剧过后,现状仍需警醒。
“走过场”式检查的三大病灶,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台账完美、现场稀烂。灭火器指针到红区,却贴着“本周已巡检”;防火卷帘门卡死半年,记录里却写着“运行良好”。运动式、一阵风。文件里写着“拉网式全覆盖”,可查来查去,漏掉的多是藏在乡镇角落、床位不足50张的民办小院。问责轻描淡写。隐患整改单开完,既无复查也不通报,机构把单子往抽屉一塞,风平浪静。
为何漏洞年年查、年年在?一句话:责任链条断了。民政、消防、住建各管一段,看似无缝,实则留下大片真空;主管部门“查”而未“治”,机构“改”而不“真改”。失能老人夜间无人看护、电线老化不更换,这些在台账里永远“合格”,却成为吞噬生命的“潜规则”。当检查沦为表演,安全只能押注运气,而运气终会耗尽。
要走出“过场”怪圈,必须握牢三把钥匙。第一把叫“专业”。民政牵头,消防、住建、卫健组建联合专家组,对照《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强制条文逐项打分,关键项实行“一票否决”,不合格即停业整顿,并在政务网公示,让家属用脚投票。
第二把叫“穿透”。检查前不打招呼、不设路线,夜间突访、视频回溯,让“迎检模式”失灵。
第三把叫“追责”。新《安全生产法》已明确“双罚”:既罚机构,也罚法定代表人;对监管人员失职的,移交纪委监委。只有让每一次疏忽都付出应有代价,才能杜绝“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制度要“长牙”,还需补上三块短板:一是资金短板。公办机构由财政列专项改造资金,民办机构可按床位给予30%消防技改补贴,未达标的取消运营补贴。二是人才短板。推广持证上岗与继续教育,护理员发现隐患可通过“民政一键报”直达县区平台,24小时内必须现场核查。三是科技短板。普及智慧烟感、AI视频识别烟火、人脸识别夜间离床报警,实现“秒级响应、分钟处置”。
古罗马的石匠在桥梁竣工时要与家人站到桥拱下,以示质量终身负责。养老机构的安全同样需要这种“桥拱下的站立”。监管部门、机构负责人、社会公众都应站上去,把每一次检查都当成“自家老人住在里面”。让老人安睡,而不是在火海中惊醒;让家属放心,而不是在废墟前痛哭——这是“良心债”,更是全社会必须兑现的承诺。下一次检查,请把公章放进口袋,把专业、穿透、追责握在手中,让“走过场”彻底变成“走心坎”。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戴朋航(武昌区民政局)
责编:董育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