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数据有温度 关怀无痕迹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19:2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暖心饭卡”项目迎来九周年纪念。九年间,该项目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经济困难学生,将补贴“无痕”打入饭卡,累计资助3.7万余人次,以“尊重比帮扶更重要”的理念,为高校资助工作乃至社会救助机制提供了先行典范。

传统救助常陷入“贫困表演”的困境,繁琐的申请流程、公开的资格审查、张榜公示,将受助者的私人困境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造成心理伤害,更在受助者身上刻下“弱者”标签。南理工的“无痕关怀”之所以引发共鸣,正因其通过技术手段,让关怀在静默中完成,尊严在细节处保全。

大数据技术是实现“无痕关怀”的关键。系统通过分析校园卡消费记录,精准识别长期低消费、饮食结构单一的学生,这种识别不是冰冷的数字运算,而是对生活困境的敏锐感知。一位受助学生说:“饭卡突然多了一笔钱,惊讶之后是感动,学校用最温柔的方式,守护了我的尊严。”数据显示,九年间项目累计收到771万元善款,其中校友尤剑君累计捐款超21万元,正是这种“静音式”资助,激发了更多善意的汇聚。

更可贵的是,南理工构建了“关怀闭环”,从饭卡充值到免费早餐,从“暖心咖啡屋”到虚拟岗位,形成环环相扣的支撑网络。虚拟岗位的设置尤为巧妙,受助者通过完成特定任务获得报酬,既维护了心理平衡,又锻炼了能力。这种设计超越了物质帮扶,指向了更深层次的能力建设与人格培育。

“暖心饭卡”的价值不仅在于校园。试想,若社区救助能通过水电消费数据主动发现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能根据就诊记录精准推送政策,就业帮扶能依据技能特征个性化匹配岗位,社会保障网将变得何等灵敏而温暖。当然,数据驱动的关怀也需警惕隐私风险。南理工的做法提供了借鉴,数据采集遵循最小化原则,分析过程匿名化处理,系统建立在严格伦理规范之上。

九年间,“暖心饭卡”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尊重。当补贴悄然到账,当善意默默传递,这份“无痕”的温暖,不仅护航学子学业,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重与爱的种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叶壮(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水果湖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