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汉全力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在“牢记殷殷嘱托 建功英雄城市”活动的推动下,武昌区聚焦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从“书面语”变为“家常话”,从“抽象理念”转为“生动实践”,让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
理论传播要走心,得先“接地气”。超大城市治理事务繁杂,群众需求多样,单纯靠单向灌输难以引发共鸣,只有贴近生活、回应现实,理论才能真正被群众接受。珞珈山街道打造“大珈说·月月谈”品牌,每月围绕基层治理难点设置议题,组织社区书记到先进社区“取经”,把党建引领、群众动员等经验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具体办法;南湖街道宝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通过一场场志愿服务,讲述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水域天际社区以情景剧等互动形式,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官员放下架子、深入群众,理论才能从文件走进日常生活,成为群众爱听、能听进去的语言。
理论传播要入心,关键靠“真服务”。民生无小事,件件连民心、关大局。紫阳街道歌笛湖社区采用点单送餐模式,精准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武昌区整合资源,上线新就业群体友好数字地图,汇聚了一百多个服务点位,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可一键导航、随时到达;水果湖街道张家湾社区将闲置核酸亭改造成党群服务驿站,推出二十多项便民服务,形成了志愿与共享融合的社区治理新模式。理论不在空中,而在百姓生活里。当政策变成一餐饭、一张图、一站服务,群众就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从“被动听”转为“主动干”。
理论传播要凝心,重点在“聚合力”。共建共治共享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武昌区搭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议事平台,线下设立“流动议事点”,线上搭建“云议事厅”,培育群众骨干,组建志愿服务团队,还鼓励新就业群体通过“随手拍”参与城市治理,成为社区的“移动探头”。多元参与、多维联动,让党的声音不仅入耳,更入行,汇聚起超大城市治理的强大力量。
展望未来,希望武昌区继续扎根基层,多坐群众“灰板凳”、多听家常“心里话”,将理论传播与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紧密结合。用更鲜活的表达、更务实的举措,让党的创新理论顺着“民心线”在江城扎根结果,为现代化大武汉注入奋进力量,让英雄城市的治理更有力度、温度和质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熊雪寒(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