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举行的湖北“尖刀”技术攻关项目成果汇报中,42项标志性成果集中亮相,从脑机接口系统到人形机器人,从高端芯片到激光设备,一幕幕创新场景生动诠释了把关键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的荆楚担当。自“尖刀”工程启动以来,湖北锚定“卡脖子”技术痛点,以产学研协同为纽带整合创新资源,用靶向攻关劈开技术壁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科创动能,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标杆。
“尖刀”之锐,在于精准发力、集中突破。湖北没有采取分散投入的方式,而是聚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开展靶向攻关。这种集中力量攻关的模式成效显著,展出的42项标志性成果中,有脑机接口系统的创新突破,有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迭代,有高端芯片的自主研发,有激光设备的成果落地,更有工业仿真软件实现超50%进口替代,高端机床数控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硬核突破。这些突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长期坚守,更是集中攻关发力的的结果,推动湖北在关键领域实现领跑。
“尖刀”之韧,在于成果转化、落地生根。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服务产业和民生,“尖刀”工程从一开始就注重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更精准的选择贴合市场需求大的技术方向,全力推动实验室成果走向产业应用。展出的成果中,既有医疗领域的技术在医院开展临床应用,提升诊疗效果;也有先进材料技术适配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这种以应用反推研发的形式,切实驱动“尖刀”成果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民生福祉。
“尖刀”之劲,在于制度创新、激活生态。为破解产学研“联而不合、合而不深”的问题,湖北以领军企业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签订具备法律效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与知识产权归属,赋予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和团队管理权,凝聚攻关合力。这种机制促进了在协同作用下成为高速发展的引擎。华中数控牵头的创新联合体高频协同,才能高效率的开展多轮技术公关,最终让多款高端数控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高效率的行政审批、200亿元技术创新专项贷、“301”快贷模式等金融政策,搭配投融资与技术转移机构精准对接,推动创新要素流动,为“尖刀”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各类政策和金融支撑,高效打通了从技术到市场的渠道。
42项标志性成果的集中亮相,清晰勾勒出“尖刀”工程的核心逻辑,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兵突进,而是体系化作战的胜利。这种以机制创新激活资源、以科技自强支撑产业自强的路径,让湖北科创锋芒愈发锐利,不仅驱动省内产业升级,更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更持久的科创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霜煜(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珞珈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