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仙桃市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全民健康篇”,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介绍仙桃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

共建共享健康仙桃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专科能力突破进阶
十四五”期间,仙桃市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以财政支出年均增长9.6%、累计投入48.8亿元的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全力筑牢全民健康保障网,共建共享健康仙桃。

建强硬件、集聚人才。仙桃围绕“四体系一平台”建设,实施22个补短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楼、市精神卫生康养中心,并改扩建9家乡镇卫生院,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及5家康养院的整体搬迁。投入5亿元提档升级医疗设备,市第一人民医院更新万元以上设备2260台(套),医疗服务硬件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五年来,创新人才“引育留用”方式,引进本科及以上医疗专业技术人才近200人,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建强中心、做优特色。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2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市妇幼保健院2024年成功创建三级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胸痛、创伤、房颤、心衰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卒中中心升级为高级版,获评“全国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区域专科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财政支持全民健康润物无声。仙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年人均79元提高到99元;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从年人均580元提高到700元;安排育儿、托育补贴6183万元,医疗救助资金近8000万元,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3500万元。每年安排公立医院改革经费5000多万元,为每个村卫生室每年提供5000元运转补贴,为村医每年发放1400元养老保险补助,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疾控体系建设,补齐相关服务短板……
医联体建设走深走实,农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有效提升
贯通体系、下沉资源。五年来,仙桃市主动融入武仙融合同城发展,创新“省级专家驻点+远程会诊”模式,与13家省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75个专科联盟,引入5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省级专家每周下沉服务超70人次,每年指导开展新技术10余项。建立49个质控中心,实现市、镇、村三级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建成3个市域医疗副中心,支持7家乡镇卫生院升级为二级医院,完成43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持续开展国家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同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三站合一”建设,建成省级胸痛救治单元11家、卒中防治站7家、心律失常防治站13家,农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全面提升。

智慧服务赋能,优化流程体验。仙桃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成,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增至403项,截至目前累计互认达5.3万人次,节约就医资金近1200万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广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床旁结算、云胶片等智慧服务,患者平均排队时间减少40%以上。依托AI系统实现医疗质量实时监控,完善远程心电、影像、会诊、检验、审方、病理、消毒供应、双向转诊八大中心建设,心电诊断3分钟内可完成检查报告,获评“全国心电诊断中心优秀建设单位”。

医改精准施策,普惠民生。仙桃组建医共体总医院,创新“六统筹”管理机制,全面实施DIP医保付费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和“三个结构性调整”,推进“三名”工程,创新“带编引才”机制,激发公立医院发展活力。深化“323”攻坚行动,免费筛查慢性病患者203万人次,累计组建204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对重点人群近90%的服务覆盖率。为7233名初一女生免费接种2剂次HPV疫苗,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超98%。建成全市120指挥平台,形成“10分钟急救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医养综合体、汉江康养中心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陈场、长埫口卫生院康养中心投入试运营。
建设江汉平原区域医疗中心,提供更加优质均衡可靠的健康保障
“十五五”期间,仙桃市将锚定建设“江汉平原区域医疗中心”目标,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格局。聚力打造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优势专科集群,推动学科建设全面提质;系统深化“三医”协同治理,健全分级诊疗机制,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底;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强化医疗卫生队伍能力与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均衡、可靠的健康保障。
以“设施+服务”联动,解决不同群体的健身痛点,推动全民健身。将围绕“更智能、更普惠、更精准”升级服务:新建市奥体中心、李小双体操学校等;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以上,同时扩大国民体质监测覆盖范围;力争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6%,《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稳定在95%,让体育真正成为全民健康的“助推器”。
财政鼎力支持健康仙桃。“十五五”期间,仙桃市将紧紧围绕“全民健康”和“人口均衡发展”两大目标,继续发挥财政支撑作用,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坚实、更可持续的健康保障。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狠抓政策协同,推动生育、养老、托育、医疗等政策有效衔接;优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服务与养老托育领域;聚焦重点群体,持续加强对“一老一小”、困难群众、残疾人等群体的保障;突出绩效导向,建立资金使用全程评价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