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药箱载仁心 半世守乡土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20:26 来源: 荆楚网

在黄陂 “光耀黄陂” 的追光者群像中,67 岁村医范竹琴的身影格外厚重。半世纪背箱出诊,从青丝到白发,她用脚步丈量乡土阡陌,以一生坚守践行“择一业终一生”的信念,更将荆楚大地传承千年的木兰风骨与医者仁心,深深镌刻进682户乡亲的健康记忆。那只磨旧的药箱,装着诊疗器械,盛着民生温度,更映照着湖北人敢拼善守、赤诚济世的精神底色。

上世纪 80 年代的道店村,缺医少药是困扰乡亲的心头难题。17岁的范竹琴扛起药箱,在同伴纷纷因艰苦离去的岁月里,怀着不辜负乡邻期盼的执念,在煤油灯下钻研一本本解剖学典籍,紧抓每一次实践机会锤炼医术。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中,既有医理药性的积累,更藏着不负荆楚沃土的初心。1987 年,拿到乡村医生证书的她,用热泪诠释着苦读回甘的喜悦,更立下了扎根乡土的郑重承诺,这份承诺,一守便是五十年。

时代浪潮翻涌,天河机场崛起、村庄搬迁、仪器迭代,可范竹琴的坚守从未“移位”。收5分诊费时,悄悄给困难户划掉账单;自负盈亏那些年,默默垫付疫苗钱不声张;如今拿着微薄薪酬,依旧守着“随到随诊”的老规矩。在功利喧嚣的当下,这份选择恰是《大医精诚》的荆楚注解:个人得失轻如尘,“生命重于泰山”的信念,在岁月里愈发滚烫。这不是孤芳自赏的坚守,而是荆楚儿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赤诚写照,是木兰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延续。

寒冬风雪夜,她冒雪奔救急症婴儿;村庄搬迁后,爬楼回访167名慢性病患者;为深夜值守,往返汉口两小时风雨无阻。“不能耽误乡亲病情”,这句朴素的话,支撑她走过无数平凡日夜。垫钱帮困难户渡难关,为牙疼乡邻递水送药,从接生村里的80后、90后,到守护老人晚年安康,没有惊天壮举,却全是基层医者的担当。药箱里的“生死相托”,从不在豪言里,而在每一次应需而动的奔赴中,在乡土间筑起最坚实的生命防线。

为不会挂号的老人守着“无预约诊所”,给深夜腹痛者当“移动急诊室”,垫付药费时的轻描淡写,赊账免单后的云淡风轻,这些细节让“医者仁心”从抽象概念,变成了乡邻指尖能触到的温暖。择一业终一生,经风雨而仁心不改,这是一名村医的誓言,更是荆楚大地上每一位追梦者的精神写照。医者仁心从不是孤光,而是无数微光汇聚的星河,既温暖了岁月,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征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天河街道)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