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佳颖)近日,一面写有“就业搭桥暖人心 社区帮扶助新生”的锦旗被送至武汉市武昌区西厂口社区,送旗人李某真挚说道:“让我走上了新生之路,我一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用热腾腾的餐食回报社会的温暖。”

李某送锦旗到西厂口社区。 通讯员供图
数月前,李某还是武汉长江大桥下的一名流动摊贩,更曾因服刑经历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如今,在街道和社区的精准帮扶下,他已成为一家餐饮小店的老板,脸上洋溢着踏实与希望的光彩。
2024年,李某刑满释放回到社区。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他渴望重启人生,却因缺乏职业技能,求职屡屡受挫;家庭经济拮据,而因存款略超标准无法享受低保政策,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为了生计,他重拾做卤汤的手艺,在长江大桥附近当起了流动摊贩。
“那时候天天提心吊胆,既要躲着城管,又担心影响市容。”李某回忆道。在一次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日常巡查中,执法队员发现李某的情况后,并未简单处罚,而是开启了“执法+帮扶”的新模式。
他们与李某深入交流,既耐心讲解市容管理条例,指出流动摊贩存在的安全隐患,也真诚地为他的生计着想,记录下他的实际困难。当了解到李某有开店的意愿,但因特殊身份、门面租金和证照办理等难题而却步时,执法队员便立即将情况反馈给西厂口社区。
社区书记随即带领网格员主动上门,开启了“一对一”帮扶。他们多次走访,详细了解李某的创业需求和困难,精准对接帮扶政策。
为解决店面问题,社区积极对接辖区商户资源,筛选出闲置门面,最终协助李某以优惠租金租下一间位置适宜的小铺。在办理证照环节,社区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对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耐心指导准备材料,短时间内办妥了营业执照。
店铺开业后,新的难题接踵而至。由于空间狭小,无法设置就餐区,客流量受到限制。了解到这一情况,街道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带队实地考察,并征集周边居民意见,最终依据《市容管理条例》,为李某制定了“背街小巷外摆”方案。将店铺作为操作间,门前划定特定区域摆放桌椅。
“我们既要守住城市管理的底线,也要给特殊群体留出发展的空间。”执法中心负责人表示。除了合理规划外摆区域,执法队员还多次上门指导,细致讲解《小微餐饮经营指南》,指导李某如何规范经营、控制油烟和噪音,确保外摆区域不占道、不扰民,并叮嘱他每日收摊后做好清洁,维护好周边环境。
这种既严格管理又暖心服务的模式,让李某的小店逐渐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和邻里的认可。如今,小店的经营范围从早餐粉面拓展至午晚餐小炒,日营业额稳定在数百元,李某也实现了从无业到创业的质变。作为回馈,李某始终恪守承诺,坚持诚信经营,每天收摊后都将门店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用实际行动回报街道与社区。
“基层治理既要有尺度,更要有温度。”西厂口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将继续深化“一人一策”帮扶机制,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共同建设“黄鹤楼下是我家”的和谐家园。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