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房间不只属于"她",为共同育娃点赞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22:06 来源: 荆楚网

近年来,为提升城市育儿友好度,国内各大公共场所普遍增设母婴室,有效解决了哺乳期母亲的出行难题。然而,这一便民设施却让参与育儿的父亲群体陷入困境。受哺乳隐私、性别界限等因素影响,多数母婴室明确禁止男性入内,导致宝爸们要么在门外束手无策,要么只能在男卫生间的洗手台等非专用区域,仓促完成给孩子换尿布、冲奶粉等操作,育儿便利性大打折扣。

随着传统“母亲主导育儿”的观念逐渐被打破,父亲深度参与育儿已成为社会新风尚。在此背景下,父婴室的增设与育婴室的功能升级,为宝爸们提供了专属且便捷的育儿空间,也标志着育儿公共服务向“全家庭成员覆盖”的方向迈进。

相较于传统母婴室,新建的父婴室与升级后的育婴室,核心差异在于对空间功能的精细化划分与人性化设计。一方面,通过设置宝爸专属区域与宝妈专属区域,精准匹配不同性别育儿者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将哺乳区与开放换洗区独立设置,既保障了哺乳期母亲的隐私,又避免了性别使用上的尴尬。部分育婴室还额外配备紧急医疗设备、温奶器、冷热饮供应装置、小型洗衣机等设施,大幅提升了使用实用性。这种硬件层面的完善,不仅切实减少了育儿过程中的不便,更在理念层面传递出清晰导向,育儿并非母亲的独角戏,而是父母共同承担的责任。

父亲参与育儿的深度提升,不仅打破了传统育儿分工的固化模式,缓解了母亲的育儿压力,更让父亲从“育儿旁观者”转变为“亲子陪伴者”,为孩子成长提供了更全面的家庭关爱。而专属育儿空间的设立,也让“父亲带娃”摆脱了社会偏见的审视,让宝爸们得以在干净、便捷的环境中完成育儿操作,无需再因场景不适而狼狈应对。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类设施的升级,正是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体现了公共服务对多元育儿需求的尊重与回应。

同时网友也有不少担忧,父婴室是否过度标签化、是否挤占了母婴室的资源、是否会沦为“吸烟室”、育婴室区域划分能否保障隐私。父婴室、育婴室增设升级后网友的疑虑也更加体现出大家对于育儿的高度关注和真正的需求点,为今后育儿公共设施的改进提供了方向。父婴室也好,母婴室也罢,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个称呼而对立化育儿责任,以后可以设置为家庭育婴室、共同育婴室等弱化性别标签,强化 “全家庭服务” 属性。让宝爸宝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更多育儿人士能够安心、放心地参与到育儿中来。

从2014年北京推动“妈咪屋”项目,到如今各地探索父婴室、育婴室建设,十余年间,育儿公共设施的每一次升级,都对应着社会对“育儿”认知的一次深化。“一间不只属于她的房间”,最终应当成为“属于所有育儿家庭成员的房间”。在这里,没有性别壁垒,没有责任失衡,只有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长的温暖场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卜凡(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黄陂区前川街道)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