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渝边界的文明新村。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刘磊、杨万道)火龙社区,位于建始县长梁镇与重庆市巫山县交界,曾名不见经传。1975年5月,面对闭塞与贫穷,全村党员把希望的一票投给了何显电,年仅19岁的何显电走上村主任岗位,开始践行“一定要改变火龙面貌”的梦想。他不负众望,带领群众建设家乡、传播时代文明新风,让火龙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鄂渝边界的文明新村
如今,火龙社区的村民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这种生活。小区水泥路、入户水泥道一片洁净,柚林环抱的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3到5户共用一个绿色环保垃圾桶,社区建有2个大型垃圾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之美让人眼前格外亮堂。
走进向良国的家中,客厅上正挂着一幅鲜红的居民公约挂历,上面印有火龙村的村规民约、治安条例等,庄重美观、不易损坏,并有一定的装饰作用。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这是火龙社区长效宣传机制之一。
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伴随着欢快而有节奏的歌声,方传梅正带着她的腰鼓队在广场翩翩起舞,还有王亚恒带领的锣鼓队,王祖国带领的舞狮队,这三支近百人的队伍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阵营,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全县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自从加入了舞蹈队,每天在空闲时间和大家一起跳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聊聊天拉拉家常,社区里经常组织活动,大家在一起联系多了,感情也更加和睦了!”今年55岁的三组村民李正慧说。
这些好的文化传统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时刻传递着正能量,增强火龙人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火龙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以前的贫穷闭塞,还是现在富足安定,团结乐观的火龙人在欢庆的节日上少不了载歌载舞,文娱宣传队深入人心,村(社区)级广播从未间断,农民篮球队活跃鄂渝边界。
“阳光火龙”处事“阳光”
打造“阳光火龙”,是以何显电为首的党支部一班人的追求。火龙社区在党务、政务、村务方面自觉公开;重大事项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讨论;设立社区理财小组、监督小组保证处事“阳光”。
来到村级宣传栏,一张火龙社区红白理事会组织机构网络图展现在大家眼前,一环扣一环,责任清楚明确。旁边还立着一块同样大小的全社区居民婚丧嫁娶申报公示栏,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村里的红白喜事,何时何人办了什么事,坐了多少桌酒席,收了多少礼金,是否违规,一目了然。
“搞乡风文明就得动真格,不能搞虚面子。我们村里哪家哪户过事都是放在台面上来办,坚决抵制‘无事酒’,其他红白事大家也要相互监督,这样才会见真效。”何显电解释道。
2017年4月17日,三组向家有亲人去世,恰逢村规民约入户宣传发动期间。何显电多次去做工作,要求不放鞭炮,从简办丧事。向家人随即同意,当即退还了订购的3000元爆竹。于是,向家办理了第一场没有鞭炮的葬礼,为火龙社区开了一个先河,也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现在,社区里婚丧嫁娶,居民们都主动向理事会详细报备。
早在1983年,火龙社区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哪家有事,大家帮忙,使得红白事热闹而节俭;文娱宣传队广泛宣传村里的好人好事,积极营造正能量;村支部带领民间艺人自编“三句半”,来宣传利农政策和大好形势,使得宣传覆盖率和有效率大幅提高。火龙社区在传承这些民风民俗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极大地推动了文明新村的建设,也影响了鄂渝两省市边界干部群众。
文明好乡风深入人心
文明观念的树立、文明生活态度的树立,既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群众参与。
“乡风文明进校园,定期开展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同时,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法治教育和道德讲堂。以小娃娃和我们的党员、村民代表去影响身边的人,促进良好的家风、家训形成,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何显电说。
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以60岁的老年人为中心,成立了老年协会,建成了“火龙社区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提供健身器材、舞蹈室、棋牌用具供大家休闲娱乐,还成立了腰鼓队、舞狮队等队伍,发展会员200余人。
互助照料中心在平时是休闲娱乐,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它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事联系家人,小事联系村委会处理。前些年有着80多岁高龄的村民何光烁在家中突然身体无法站立,没有参加活动,被互助照料中心的人察觉异常并及时送医、联系家人。由于发现早,经过治疗完全脱离危险。
下一步,火龙社区将建立一个爱心食堂,免费为大龄孤寡的老年人提供午餐,90岁吃饭不要钱,80岁吃饭2块钱,70岁吃饭3块钱,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
火龙社区20年来无刑事、治安案件,先后被省表彰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先进治安防范组织”,其对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一些经验做法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被誉为“火龙模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