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 2020年2月17日 星期日 晴
按土家的风俗,到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过完年了。今天正月二十四,明亮的阳光照在身上格外暖和。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阳光。需要它来驱散阴霾,来化解郁结人心的痛楚。
屈指算来,我到熊家岩村已有24天。在这里阻击疫情扩散、蔓延的日子里,我感受到疫情的残酷与农人的辛酸,也收获着满满的感动。
记得是除夕晚上接到通知,作为单位派驻熊家岩的尖刀班干部,大年初一就随“大部队”集结出征了。
“叔叔,您好!当前疫情形势严峻,您家有没有从武汉回来的人员,或者与武汉回乡人员有无接触,请告诉我们……”
逐户排查外来的车和人 ,及时全面了解各家人口的情况和动向,是我到村后主要的工作内容。
为了向村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我长到25岁第一次背起了最特殊的一款包——音响。每天把疫情信息、防控措施、科普知识编辑成文,或顺口溜,或段子,或简要条款,录制后巡回播放。遇到外出走亲访友或聚会扎堆的村民,苦口婆心的劝导,所幸绝大多数人是听招呼的。毕竟生命不是儿戏。也有极个别人耍横说狠话甚或骂娘的,我们也和风细雨地安抚住。
每日马不停蹄的走访,苦口婆心的劝说,很疲惫,但也很欣慰,大家相互理解,抱团取暖。
马石坝组老党员谭海耀一直在防控一线卡点执勤,天气寒冷村干部怕他冻感冒,给他放假,他却“赖”在卡点不肯回家。
熊家岩组脱贫户朱永军捐赠2头牲猪给防疫一线工作人员,他说:“你们为了大家,平时工作在这里,整个春节都耗在这里,确实太辛苦了。”
“不能为母亲办葬礼,我很内疚;但我想母亲在天有灵,她会理解的。”刚失去儿子的熊传学说。熊传学的母亲初三过世,丧事简办,减少人员聚集,仅自家亲人在一起哀悼,帮忙师傅换班回家吃饭。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每天在上演,让人心头一酸的同时,又感觉温暖和感动。想到我的父母和家人都活得好好的,于是忙碌的工作之余,一种幸福的期待也油然而生。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到了晚上,虽然疲惫不堪,但还是跟家人煨了电话粥才进入梦乡,姐姐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我比以前更美了。
我想,也是啊,春光养人,奉献的精神更美好。没有什么比家人安好更幸福。
(作者系熊家岩驻村尖刀班队员 )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