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湖北建始县龙坪乡山羊头村秋意正浓,一片片药材、魔芋丰收在望。负责“一村一警”工作一年来,五旬辅警田代林凭着“亲情式感化、说理式疏导、朋友式帮扶”的工作“秘诀”,帮助该村村民铺就一条脱贫致富路,用汗水上交一份沉甸甸的“金秋答卷”。
田代林帮村民采摘辣椒
普法宣传,“亲情式感化”定民心
龙坪乡是建始县典型的高寒山区。现年54岁的田代林是一名退伍军人,1990年到建始县公安局龙坪派出所工作后,在辅警这个“临时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山“守护神”。
“山羊头村社情复杂,‘一村一警’工作就交给我负责吧。”2019年9月,龙坪派出所部署落实“一村一警”工作时,被称为社情“百事通”的田代林主动请战专啃“硬骨头”。
田代林疫情期间走访困难群众
当地人都知道,山羊头村不光地处偏远,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相对陈旧,曾经“信访不信法”的风气导致基层组织建设滞后,是个令人头疼的“告状村”。
“心不定则事难成。当务之急,要营造勤劳致富的好风气。”扛起重任后,田代林积极协助村支“两委”挨家挨户宣传法律知识、摸排矛盾困难。田代林尤其重视走访那些爱到村委会闹事的“刺头”,常到田间地头找他们谈心,既诚心诚意地调解纠纷、帮扶困难,又“打开天窗说亮话”,用老百姓信服的语言将对方的“歪理”说服辨清,变被动为主动,化干戈为玉帛。
2020年3月,田代林发现留守老人喻大娘在家种植食用蘑菇,当即高价收购,以买土特产的形式帮老人解了燃眉之急,又积极倡导勤劳致富的理念。事后,老人对村干部变得亲近多了。
不经意间,“告状村”悄然发生巨变。“视群众为亲人,开展亲情式感化,老田的工作方法接地气、管用。”山羊头村党支部书记钟贵森介绍说,“告状村”如今已实现“零上访”。
田间地头,“说理式疏导”化纠纷
“平时待人宽厚,讲理时铁面无私。”这是当地村民对田代林的评价。正是因为田代林用这种质朴的山里人情怀扎根基层公安工作,群众才会信任他。
田代林调解饮水纠纷
村民田某是田代林的族弟,与邻居张某两家共建共用一段入户公路。今年5月,田某因琐事与张某产生矛盾,一气之下将门前的公路强行破坏,“断了”张某的回家路。“修路的目的就是方便群众出行,任何人都不得破坏。”田代林立即赶到现场析理说法,严肃地向田某讲明法律后果。见平日和善的族兄变成“黑脸包公”,田某赶紧将道路恢复原状。
“万事都逃不过一个‘理’字。”类似的矛盾纠纷还有很多,为防止诱发治安刑事案件,田代林总是正确引导、以理服人,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参与调解的30余起纠纷全部就地化解到位。
产业发展,“朋友式帮扶”解难题
“‘闹访’痼疾得以清除,‘两山’理念树起来了。”钟贵森说,经过不懈努力,山羊头村稳定了民心,许多村民纷纷回村投资就业,“无论是调解纠纷,还是发展产业,老田都是我离不开的‘拐杖’”。
药材种植户傅海之前一直在外创业。去年,他回村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先期种植200亩大黄、马蹄等药材。场子铺开了,工人请来了,他对不断投入的资金“吃不消”了;如何架设专门的供电设备,也成了他面临的“拦路虎”。
田代林和“药农”探讨药材“种植经”
“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合种植药材,还能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值得帮扶!”田代林了解详情后,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邀请国土、电力等部门现场办公共解难题。
“当天就确定了,一下子帮我减轻了8万元的资金压力。”傅海说,在田代林的帮扶下,专业合作社快速投入运转,去年纯利润达40余万元,今年的种植面积已扩大至600亩,“老田年长我近20岁,是我值得信赖的‘忘年交’。”
“我是土生土长的龙坪人,当过兵又干了一辈子辅警,能让偏远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万分荣幸的责任。”不久前,深感体力大不如前的田代林打算辞职回家,民警和村民们都挽留他再干几年,他思之再三,最终选择留下。“脱下军装再脱警服,还真是难以割舍呢!”他说。(曾志强、谢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