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进恩施市盛家坝镇石门坝村,一道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拱门映入眼帘。田间地头机器轰鸣,翻耕着希望的土壤,村民播下来年丰收的种子。
放眼望去,村庄里阡陌交通。整洁的马路串联起每一户人家,一幢幢极具地域风情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白墙黛瓦之上,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彩绘尤为惹眼,诉说着村民的幸福日子。
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的成员们,每日穿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目睹村里井然有序的模样,邻里间互帮互助、鲜少纷争,法治观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村民生活,经济发展与人文环境齐头并进,在他们心里,这一切就是他们交出的一份高分基层治理“答卷”。
恩施市盛家坝镇石门坝村石门航拍。(资料图)
以法护航 助企兴财旺
“老板,最近企业经营上没碰上啥难题吧?新签的合同条款都捋清楚没?”石门坝村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书记孙荣走进象鼻山茶叶加工厂,关切地向负责人询问着企业经营情况。
此前,象鼻山茶叶加工厂因对一份大额供货合同支付条款的疏忽,导致产品交付后货款迟迟未能到账,企业资金链一度濒临断裂。面对困境,企业负责人焦急万分,向工作站求助。
得知情况后,法治工作站成员、芭蕉法庭法官戈娅莉迅速行动,组织买卖双方进行线上调解。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最终在诉前成功化解纠纷,帮助企业追回货款,解了燃眉之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营商环境的优劣则直接关乎乡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与活力。为给乡村企业吃下“定心丸”,10月17日,恩施市人民法院芭蕉法庭携手石门坝村驻村工作队、石门坝村委会共同设立了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
法治工作站成立伊始,一场全方位的法治“体检”拉开帷幕。
“石门坝村有40余家企业,其规模不一,纠纷复杂多样,因此,工作站摒弃‘一刀切’模式。”芭蕉法庭负责人戈娅莉介绍,“通过定期的‘巡诊’,法治工作站深入检查企业的经营漏洞,为企业答疑解惑,并开具有效的问诊“药方”。同时,法治工作站还开辟纠纷快处绿色通道,设立专项台账,为企业筑牢法律防线。”
深入企业了解近期最近生产经营状况。(全媒体记者王艳 摄)
多元解纷 保路畅人和
近日,一场因村民自发集资共修整道路引发的纠纷在石门坝村妥善化解,村里的出行路恢复了往日的通畅。这背后,是法治工作站成员一次次反复调解、奔走田间地头的身影。
“大伙辛辛苦苦凑钱,出力把路修整好了,他一分钱不出,凭啥用这条路?”村民老李气愤地说,周围村民也纷纷附和。原来,村里8户农户自发集资修整了一条1.5公里的出行路,可同村的老付在修路时没掏一分钱,路修好后却照常使用,这种做法引发了其他村民的不满情绪,矛盾就此激化。
在得知情况后,戈娅莉、孙荣与石门坝村主任姚发胜第一时间赶到村里,耐心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诉求。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村民代表老赵情绪激动地表示:“我们不是不让他走,关键是当初修路每家都不容易,他不出钱还想用,没这道理!”面对激烈的矛盾,调解工作并不轻松。
然而,法治工作站成员并没有放弃,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现场说法。经过5次耐心调解,双方的态度逐渐松动。最终,在法治工作站成员的见证下,老付同意拿出9000元支付给其他出资人,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公正的解纷平台,还通过鲜活的案例向村民们传递了法治精神,强化了村民的法治意识。村民纷纷表示,今后将更加注重依法解决问题,共同维护村里的和谐稳定。
路通了,村民肩挑背扛的日子过去了。(全媒体记者王艳 摄)
车子可以开到家了,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了。 (全媒体记者王艳 摄)
精培队伍 夯普法根基
在石门坝村,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正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乡村法治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有一群被称为“法律明白人”的普法先锋,他们不仅精通法律,更接地气,用实际行动将法治理念深植于村民心间。
“大家在外做事、经营生意一定要有个‘把本经’……”在乡村企业普法课堂上,“法律明白人”老段正绘声绘色地讲解着,为村民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法治盛宴。从合同签订到规范运营,从民工权益保障到妇儿权益维护,他们的普法内容涵盖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法治理念在村民心中悄然扎根。
这群“法律明白人”不仅人头熟、地头熟,还具备较好的法律素养。村民遇到法律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们咨询。田间地头、村口巷尾,都成了他们普法答疑的“流动办公室”。他们凭借对乡情的了解,总能迅速化解邻里纠纷,为签合同拿不准主意的村民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在法治工作站,像老段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5名。他们不仅是法治工作站的重要成员,更是乡村法治建设的强劲动力。他们搜集一手信息,辅助法治工作站精准剖析案情,为后续调解或诉讼铺好路;在调解现场,他们协助法官、调解员安抚当事人情绪,推动纠纷妥善化解。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近年来,恩施市人民法院芭蕉法庭以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为抓手,让“法律明白人”化身“小喇叭”,以院坝会、屋场会等形式,聚焦村民关心的农业补贴、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问题一一耐心解答;走村入户,手持民法典宣传册,用鲜活案例解读条文,让法治之光普照乡村每个角落。
为村民解答文件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全媒体记者王艳 摄)
乡村墙绘。(资料图)
石门坝村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的成功实践,是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它不仅高效化解纷争,更将法治理念深植村民心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成绩斐然,脚步未歇。下一步,恩施市人民法院芭蕉法庭将坚持把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创新基层治理,进一步提高全市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增强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王艳、匡子怡)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