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鄂州第三届网评大赛㊾】小城亦有大未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18:02 来源: 荆楚网

两条跑道,一条连接现实,一条通往未来;鄂州,以机场为支点,构建起辐射全国经济重镇的1.5小时航空圈。当银翼划破长空,这座小城正以有限的行政面积,丈量出无垠的时空疆域,诠释着新时代的中国速度与区域雄心。

区域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鄂州的眼光早已超越地理界限。鄂州与武汉地缘相邻、人文相亲,两城最短边界处仅相隔3.7公里,却演绎出一幅打破千年行政壁垒、推动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武汉地铁11号线如一条钢铁纽带贯穿双城,将鄂州葛店与武汉光谷紧密相连,让跨越市界变得如同穿过一条街道般自然而然。列车每日往复穿梭,不仅承载着通勤的人群,更运载着两座城市共同的发展梦想。在这里,一个小时不仅是通勤的时间刻度,更是心理边界消融的最好见证。当区域界限只剩下手机信号的一格切换,鄂州用最小的行政缝隙,撬动了最大的协同发展格局。这段跨越城际的探索,不仅为武汉都市圈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更以其创新实践,为全国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鄂州样本”。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鄂州却用有限资源展现了最大转型决心。这座曾因铁矿而兴的城市,没有沉溺于往日辉煌,而是毅然踏上新发展之路。昔日高炉火光与今日机场导航灯在夜空交相辉映,见证着从“钢城”到“港城”的产业蜕变。石桥水库完成全国首单水库生态产品交易,让“绿水青山”价值彰显;百亩矿坑经过生态修复,从满目疮痍变为良田沃土;红莲湖污水处理厂创新“光伏+治污”模式,用阳光净化水源。鄂州实践揭示深刻道理,转型不仅是产业更替,更是发展理念重塑。当最后一车矿渣填平历史沟壑,从“靠山吃山”到“向天图强”,这座小城用实际行动为同类城市提供了“怎么转身”的鄂州方案。

鄂州的探索,正如其名,“鄂”然挺立、“州”通天下,它以一片小而美的土地,回应着一个大时代的命题。发展从来不看出身、不看体量,而是看能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敢不敢用创新和开放蹚出一条新路。这座曾经倚重铁矿的城市,如今借机场起飞,不仅重新定义了物流枢纽的功能角色,更以交通之“通”带动了区域之“融”,深度参与了经济格局的重构。它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胆破除行政壁垒、坚持推动产业升级的结果。从“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到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鄂州用系统思维编织出现代经济网络,为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坚实之路。它用实绩掷地有声地回答了“小城市能否有大未来”的时代提问,不要问大小,关键看怎么谋划;不要问出身,重点看怎么行动。

当飞机掠过天际,当地铁连通双城,当矿区焕发新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蜕变,更是一个关于“小码头”如何拥抱“大梦想”的生动诠释。鄂州用小小的体量,干出了大大的作为;用有限的版图,构建出开阔的格局。它有力地证明,哪怕起点只是长江边的一个“小码头”,只要胸怀蓝图、敢于突破、实干为桨,就能驶向更广阔的发展蓝海。这种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精神力量,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也必将激励更多城市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梦想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桂阳(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和平街道办事处)

责编:阮琼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