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江城,武昌鱼跃。8月21日,鄂州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鄂州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鄂州更大力量的意见》,系统提出“激励—赋能—约束—关爱”闭环机制,一江两岸的协同发展不仅有了制度创新的“鲜”,更添加了干部担当的“味”,在长江之畔烹制出一道双城共融的“硬菜”。
制度赋能,激活一江春水的“鲜”。这份《意见》并非简单的工作方案,它是区域协同发展中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干部素质提升的重要实践,更是协同战略能否从蓝图落地的深入探索。《意见》通过“五类人”选任机制,让干部既明“鲜味”标准,又敢“尝鲜”创新。出台《重点领域免责减责事项清单》明确在科技创新、改革攻坚中非主观故意造成偏差的容错免责。当鄂州干部在科技创新中放下怕出错的包袱,在改革攻坚中亮出敢为先的胆识,武鄂协同便有了更鲜活的实践样本。“鲜”是制度保障下敢闯敢试的勇气,是容错机制中破茧成蝶的蜕变。
能力淬炼,锻造双城融合的“味”。鄂州组织干部赴浙江嘉兴跟班学习、开展大规模调研讨论、邀请专家进行系统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举措,也是真正解决干部本领恐慌、能力恐慌的温润良药,更是应对协同发展复杂性的战略投资。从鄂州到浙江,干部跨越的不仅是地理边界,更是认知边界和能力边界。“90后”干部陈润明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快速学习、干部曾夏天海南生态软件园跟班学习撰写万字报告,这些鲜活的成长故事,正为武鄂协同注入更浓郁的“人才味”,干部正在从传统的政策执行者转变为具备专业素养、跨域视野的发展工程师。
协同行动,烹制区域发展的“硬菜”。武鄂协同不仅需要制度激励和能力储备,更需干部在跨区域事务中主动破界、务实合作。鄂州坚定“依武而昌”、发扬“四千精神”招商引资,武汉持续选派干部至一线实践锻炼,两地在干部交流中共享配方,在项目共建中调和火候。这种协同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像武昌鱼与热干面般,在差异中寻找互补,在碰撞中激发美味。当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鄂州的功能布局渐成气候,这道“双城味”便有了更扎实的产业支撑,助力武鄂都市圈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武鄂协同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提质升级阶段,干部角色已从传统的政策执行者转变为区域融合的推动者与实践发展的开拓者。当一江两岸的干部共同执起“协同发展”的锅铲,这道“一江鲜双城味”的改革大餐,必将为湖北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增添更醇厚的滋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袁辙(武汉市蔡甸区委组织部)
责编:阮琼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