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鄂州第三届网评大赛51】以“鲲鹏之变”在支点建设中书写鄂州担当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18:07 来源: 荆楚网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鄂城县和鄂城市,设立鄂州市,这座临江古邑由此走上了因钢而立、因钢而兴的发展之路。40余年后,鄂州市委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誓要在湖北支点建设中扛起更大担当。从“十里钢城”到“空港新城”,从“吴头楚尾”到“空中出海口”,鄂州正以“鲲鹏之变”在支点建设中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答卷。

以“改”开路,改革活水激荡“试验田”。领风气之先,聚发展之力。改革,是鄂州最深沉的基因。从全省首批改革开放试验区,到全省唯一的综合改革示范区,再到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鄂州始终以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胆识闯关夺隘。“试验田”结出了“丰硕果”。鄂州入选工信部“千兆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获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赛道金奖;入选全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城市……州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让曾经的老工业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

以“新”攀高,科创引擎点燃“主战场”。创新,是鄂州最澎湃的发展动能。瞄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移南扩的“风口”,鄂州把创新写在发展的旗帜上。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年,湖北省鄂州市研发经费投入23.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均居全省前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5.65亿元,位居全省第2。今天的鄂州,正用创新重塑产业地标,以光为“芯”、以云为“脑”、以港为“翼”,让“小个子”跳起“摘桃子”,在科技强省建设中挺膺担当,助力拓展支点创新策源的空间布局。

以“港”立势,枢纽经济重塑“增长极”。港兴则城兴。花湖机场投运以来,“空港+产业”的化学反应立竿见影,“货运流量”持续向“经济增量”转化。2024年,临空经济区聚焦航空物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引进亿元项目超96个,总投资达1080亿元;货邮吞吐量突破102.5万吨,跃居全国第五;依托机场,鄂州携手武汉、黄石、黄冈共建“武鄂黄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花湖机场依托“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航空货运枢纽优势,让世人看到一座“东方孟菲斯”呼之欲出,有力助推枢纽提能战略成势见效。

以“融”致远,区域协同拓展“朋友圈”。独行快,众行远。鄂州深谙此道。鄂州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打通产业融合“断头路”,与武汉共建“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与武汉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平台56个,与武汉东湖高新建立产业链关系,“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鄂州”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构筑交通出行“硬联通”,每日往返武鄂城际列车达48对,高峰时段甚至能达到“10分钟一班”,便捷交通更是孕育出“双城市民”群体。携手黄冈、黄石开展国家货运枢纽创建,打造集约融合货运场站体系,着力建成长江水铁联运性价比最高的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和散改集联运枢纽节点。

以“绿”生金,秀美生态绘就“新画卷”。支点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全国少有的“百湖之市”,鄂州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也始终把守护生态作为最大民生。近年来,鄂州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下功夫、做文章,实施重点节能项目超30个,统筹推进202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完成518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建成各类充电桩6302个,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96%……生态的“含绿量”提升了发展的“含金量”,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了经济价值。

万里长江,奔涌向前;千年吴都,再谱新篇。鄂州以改革开路、以创新攀高、以港航立势、以协同融合、以生态筑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迎风起舞、加速奔跑,助力建成支点的“关键一跃”。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凯彬(湖北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

责编:阮琼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