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频道首页 > 时尚潮流 > 正文
时尚香港珍视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5-08-10 21:45来源:

新光剧院

长洲抢包山

粤剧搭戏时尚 毫无违和感

  数月前,TVB晚上黄金时段播出一套由陈豪担纲主演的电视剧《水发胭脂》,和他搭档的不是什么一线花旦或者新晋小花,而是当红粤剧大佬盖鸣晖。乍看之下,两人似格格不入,一个“师奶杀手”怎么会跟粤剧大佬倌扯上关系?但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却很享受这个颇为特别的组合,甚至认为两人搭戏相得益彰,毫无违和感。

  这个看似不协调的组合能得到香港观众的喜爱,要得益于这些年粤剧在港岛的普及,令这门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在这部电视剧中,盖鸣晖本色出场,演一位当红粤剧女文武生,她12岁学习粤剧,16岁崭露头角,有自己的戏班啸天剧团。她对粤剧艺术更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每场演出都一丝不苟。这部电视剧也在某种程度上担任了宣传作用,让更多年轻朋友熟悉粤剧的台前幕后和粤剧人为艺术传承付出的努力汗水。

  粤剧又叫做广东大戏,源于南戏,自明朝起兴盛于珠江三角洲,以唱、做、念、打为演绎,与其他地区的戏剧一样,粤剧融合了珠三角一带的生活文化,极富有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香港,不仅粤剧艺术盛行,就连粤剧艺人也有类似工会的组织,这个组织叫做八和会馆,其前身称琼花会馆,据称成立于明万历年间的广州。而香港的八和会馆则成立于1953年,在广东八和粤剧职业工会香港分会的基础上,重新注册成立香港八和会馆,作为香港粤剧工作者一个非牟利性质的工会组织。

  说起这个组织,或者很多人还很陌生,但是说起它的现任主席,那就耳熟能详了,她就是香港资深殿堂级影视女演员,有“阿姐”之称的汪明荃,其实她本身就是粤剧演员出身。不仅是汪明荃,就连汪明荃的老公罗家英,其实也是香港著名粤剧佬倌。香港粤剧界与大众影视演艺界关系之紧密,由此可见一斑。或许这也是传统戏剧艺术,在娱乐方式多样化、智能手机满天飞的时代,仍能得以在社会上受到大众普遍喜爱的原因之一。

  新光戏剧红馆 “全院满座”

  在香港北角车水马龙的英皇道上,有一个地标性的建筑——粤剧馆新光戏院。每当经过北角,特别是坐在双层叮叮车摇摇晃晃行经新光戏院门前,总让人有种时光穿梭回到旧时代的感觉:一字排开的花牌,贴着当红粤剧大佬倌的画像海报,告诉路人正上演的曲目,无论何时经过,都会见到戏院门口旗帜挂着四个大字:全院满座。可见一票难求。而在新光戏院看粤剧,在2009年就被美国《时代杂志》网站选为25项“游客不容错过的亚洲体验”之一。

  拥有40年历史的新光戏院有“粤剧界红馆”的美誉,1972年开馆,当年可谓最先进的表演场所,设有大型旋转舞台和化妆间、新型的放映机、音响和灯光设备,可以容纳1709人。如中国地方戏曲展、神州艺术节、徽班轮番登台献技,而香港粤剧艺术团在新光戏院的演出更是数之不尽。

  戏曲评论人秋盈表示,新光戏院是难得的旧式戏院,这里盛载着市民的观剧回忆。曾在2012年,新光面临租金上涨压力,停业清拆似乎无可挽回。著名玄学家、戏剧团盛世天创办人李居明与业主斡旋后,于结业前两日力挽狂澜,成功续约。之后李居明又投资逾千万港元将戏院翻新,改名为“新光戏院大剧场”,变身成为粤剧、舞台剧、演唱会及播放数码电影等多元化节目表演场地,冀望将新光建立成为“东方百老汇”。

  新光重新装修举行开幕礼,红线女专程由广州过来,联同特首梁振英等官员及商界名流剪彩。并且红姐以一曲《荔枝颂》作贺,妙韵绕梁,成为佳话。

  民俗节日流行

  时尚都市不忘传统

  除了社会人士出手救“新光”之外,为保存这一本土文化的代表,近年香港特区政府也不遗余力推动粤剧保存、推广与发展,建立粤剧研究文化中心,在西九文化区内设戏曲中心,市民亲切称为西九大戏棚或者西九东大门,加建高山剧场,西九戏曲中心将会是政府重点发展的西九文化区内首座落成的项目,占地13800平方米,于2013年9月24日动工,预计于2016年竣工。其原来是一个占地1800平方米,并且设有800个位置的大竹棚,是一个临时表演场地;后来市民反响热烈,于是2013年起再每年举办,于该年起,除了粤剧表演,戏棚内也加入现代音乐及中国舞蹈演出,并且增加年宵市集,让无法购票入场的公众也可以参与活动。除此之外,政府为了扶植传统文化,还将油麻地戏院及红砖屋改建为戏曲活动中心,供市民参与,从此新光戏院不再孤单,粤剧之光也会不断传承下去。

  除粤剧,传统文化的丰满形象还体现在香港市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每个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民俗:

  8月盂兰节

  盂兰节也是中国传统祭祖的节日之一,香港人俗称其为“鬼节”。在这个月里,香港各区的公园、广场或球场多会举办盂兰胜会,包括请神,做神功戏,派平安米等。其中的神功戏表演可说是重头戏,神功是指为神做功德之意,因为庆祝神诞或配合打醮等活动而上演的戏曲便被称为神功戏,在大型的盂兰胜会通常都有戏班演出大戏,一般神功戏会在临时搭建的竹棚上演,用作给先人在接受功德之余又得到娱乐,也可以让市民分享同乐。

  5月长洲抢包山

  据说早于18世纪的清朝,香港长洲已有抢包山的活动。当时岛上发生瘟疫,死了不少人,据说后来得到上天的指引,瘟疫才得以制止。而居民为了酬谢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驱赶瘟神,其后每年举行,发展成为太平清醮。而于太平清醮中,会设立三座由平安包积成的包山,供居民抢夺,在传统上,摘得包子越多,福气就会越多。发展到今天,抢包山已经发展成一年一度的特色传统民间活动,每到佛诞公众假期之后,都有大批游客聚集到长洲这个小岛上参加飘色巡游和抢包山的活动,让平时安宁清净的小岛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俨然就是一场大型的嘉年华会。

  3月天后诞和谭公诞

  在香港这个繁华大都会,渔民的人数渐少,但是海上守护神天后仍然广受拥戴。每年农历三月廿三的天后诞,香港各区70多座天后庙都有庆祝活动,其中元朗有大型的花炮会景巡游,西贡的天后古庙则有渔船巡游。

  与天后一样,谭公都是海上的守护神。相传谭公是元朝惠东归善人(今广东惠州),12岁得道,便有呼风唤雨、预测天气及替人治病的能力,所以被渔民奉为神明。走进谭公庙,会发现谭公的塑像竟是小孩模样,相传那是因为他年少得道,练成长生不老之术,即使年届八十仍能保持孩童的容貌。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谭公诞,香港多座谭公庙都有贺诞活动,其中筲箕湾谭公庙的庆典,规模最大也最有看头。在这座全港最古老的谭公庙,可以看到传统舞龙、醒狮及巡游表演,热闹非常!

  本报香港特约记者 思清(来源:北京晚报)

香港:企业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
香港获国内外公认为全球最有利营商的城市之一。
中西荟萃的创意中心
香港拥有独特的中西文化荟萃优势。多元文化的瞊撞,加上科研、科技的发展。

Copyright © 2001-201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人员招聘 - 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 采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