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经只是个小渔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香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掩盖不了贫富悬殊的现实。据2013 年香港政府披露的数据显示,香港贫穷人口占总人口的15%,且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一方面,香港经济在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许多市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居住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贫富悬殊现象,让市民凝聚了诸多负面情绪,政府对扶贫工作也日益重视。这些便是香港扶贫社会工作的基本背景。
其实,香港的贫穷并不是绝对贫穷,而是一种"相对贫穷"的概念。这里的"穷人"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相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人,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匮乏,例如缺乏相应的食品、社交活动、生活条件及可享受的资源等。因此,香港开展扶贫工作便有很多不同于内地的特点,笔者从微观的角度,谈一谈社会工作者在扶贫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香港的社区扶贫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香港的扶贫社会工作主要从扶贫、脱贫、灭贫三个层面展开,包括直接援助服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减少跨代贫穷。
直接援助服务
食物援助服务是有针对性地解决贫穷问题的工作之一。近年来,香港不少社会福利机构都会提供食物援助服务,以协助贫困家庭减轻生活负担。食物援助计划是由地区福利团体组织发起的,他们会收集社区捐赠的许多物资,并在社区中开展多类型的食物援助活动,为贫困人群提供直接、短期、免费的食品。例如:"食物银行"计划主要提供各种干粮(如米、罐头、面、奶粉、罐头、饼干)或食物券,来帮助那些出现生计困难的人士,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平民饭堂"计划则主要提供热食服务,向那些有需要的人士免费派发盒饭或平价的热食。这些计划的资源及营运都来自非政府组织,通过社区团体的互相合作达成。例如先由一个团队到酒店、超级市场、菜市场等收集可用或剩余的食物、蔬菜,然后由另一个团队运送到提供热食服务的单位,再由热食单位进行食物烹调并制备成一份份的食物或盒饭,最后再交给分发热食的组织提供给贫穷人士。这些团队的成员主要聘请的是贫穷人士,如此,这些贫困人士也有了新的工作机会。
物资援助服务也是协助贫穷人士减轻生活负担的项目之一。比如,组织一些"合作社""团购网络"等,可以有效地减轻贫穷人士的日常生活开支。"团购网络"类似于内地的团购,即以较低的价格集体订购食物或日用品。主要做法是,非政府组织会先针对社区中的贫困家庭进行日用品、食品等需求的收集,统计好购买数量、物品等,然后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商谈,并以极低的价格直接从供货商取货,再把这些商品移到社区中,供那些贫困家庭以成本价来购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包装、运输、摆卖等成本,减轻了贫穷人士的生活开支。
那么,社会工作者在这些服务计划中扮演什么角色呢?基本上可以是策划者、推动者、支持者,一方面发掘有需要的贫穷人士从援助服务中受惠,另一方面可以发掘有能力的贫穷人士从计划受惠者转化成为服务提供商。简单来说,社工要在社区中进行充分的评估,只有那些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才有资格参加这些物资援助服务,同时还会协助推行服务进展,进而帮助社区中有不同需要的群众。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推动地区经济建设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本进行介入,旨在推动社区贫穷人士参与,发挥社区人力资源、技术与经验,促成地区经济活动。当前,香港出现了不同种类的社会企业、合作社、小社区货物及服务交换等项目。例如,"绿色生活合作社",主要是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构包括家居及写字楼的环保清洁服务。"时分券"是一项社区经济互助计划,把时间积分券(时分券)作为社区服务的一种交换媒介,让贫穷人群通过互相帮助,重建地区经济,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时分券"的具体运作是,先建立一个交换平台,通过个人能力为社区提供服务或物品换取"时分券",而"时分券"则可换取社区中食品、物资或其他服务资源。一位有能力做缝纫工作的妇女,可以用制衣公司捐出的碎布,缝出独特的布袋产品,来赚取"时分券"换取面包及生活必需品。如此一来,社区内不同群体通过交流,便可基于地区内建立朋友网络,形成社区互助关系。
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参与者是社区的居民,而社会工作者在整个过程成为重要的策划者、推动者、支持者的角色。地区交流平台通常由社会工作者发起建立,社工会在贫穷群体里发掘有才能的人,了解社区内不同群体的需要,进而做出需求配对,让有能力者通过提供服务而获得自身所需要的资源。这种各取所需的互动模式,可以减少贫穷人士的匮乏情况,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而社会工作者可以推动及协助参与者进行经验反思,从而提升他们个人的能力感和成就感。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要发掘和累积有用的资产,用作交换资本,这些资产包括人才资源、物资或社会捐助。除了前线工作的策动,社工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或与业界交流,让政府及社会大众了解服务成效,以争取更多的资源。最后是担当支持者的角色,参与群众可以逐步形成社区互助网络,当受困人士需要帮助时,互助网络中有能力者会支持受困的人,他们达到了助人自助互助的效果,此时,社会工作者只需作为支持者。
减少跨代贫穷
减少跨代贫穷是脱贫工作一个重要元素,主要内容是帮助贫穷对象建立资产。提到减少跨代贫穷,儿童贫穷是值得关注的对象。有学者认为,贫穷家庭的儿童成长发展资源相对匮乏:其一,语言能力的培育,贫穷家庭的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其子女在语言学习中会比较困难;其二,贫穷家庭子女很少离开自己的社区,缺乏四处游历及开阔眼界的机会;其三,社区资源及人际网络匮乏,身边都是背景相似的贫穷人群,社区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孩子们的自我形象认可及自信心也较低。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寻找合适的社会资金,帮助贫穷家庭儿童,让他们有向上流动的机会。
当前,很多社会福利机构都以脱贫为工作目标,帮助贫困家庭建立资产,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建立向上流动的机会等。例如,"梦想同行教育及理财计划"便是专门为贫穷家庭及其儿童设立的,该计划旨在培育儿童的理财知识,帮助儿童订立个人目标及储蓄计划,提升儿童对生活的规划性并建立成功感和希望感。具体推行方法是,让参与儿童制订储蓄计划,每月进行储蓄并在限定时期内储备至一个金额,完成储蓄的儿童,项目会给予与储蓄金额1∶1 比例的捐款,帮助他们实践个人目标。
很多贫穷家庭因为面临种种困难,未必能从儿童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因此,社会工作者发挥推动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十分重要。社工要努力让贫困家庭明白建立资产对脱贫有重要的作用,借助理财计划的体验,让儿童明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养成累积储蓄和建立资产的习惯,这有助于帮助儿童向上流动。另外,链接社会有用的资源,以协助儿童成长发展也十分重要,例如:"生命导师"项目,可以链接同辈或学校有专长人士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儿童,可以链接企业合作或相关慈善捐助,让儿童有机会到社区以外的地方考察,开阔个人眼界。
其实,每个社区的贫穷状况和贫困家庭所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扶贫工作,还要结合社区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社区居民的参与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持可以为扶贫工作带来许多帮助,社会工作者要时刻反思如何善用贫穷群体的能力,鼓励他们助人自助及开展地区团体互相合作,以让扶贫工作有更卓然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