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10多年来,郭晓亮及其团队聚焦独活等恩施州道地中药材,在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产地加工等方面开展系列科技攻关,科研成功累计推广应用10余万亩,生产优质独活6万多吨,产值10亿元,为独活种植业从业者增收1亿元,该成果被列入2019年湖北省农业主推技术。
郭晓亮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育种室副主任,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于2009年开始扎根恩施。
初识恩施 志向坚定
郭晓亮出生于邯郸的一个农民家庭,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坚决反对他填报农业大学,想让他跳出“农门”,可他没有听从父母意见,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本科阶段综合表现优秀,被免试推荐到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特种植物育种与栽培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2006年,郭晓亮在等待研究生开学的暑假的一天,接到导师的电话,让他在开学之前先到利川市佛宝山调查一些药用植物的数据。这次特别的经历不仅锻炼了郭晓亮的科研能力,更让他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做一名科技工作者,是郭晓亮中学时代就立下的志向。“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自小就知道父母、乡亲们不容易,农民不容易,我就想着能不能通过我的努力改变一下。”郭晓亮声音略带哽咽。
深入田间 解决问题
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郭晓亮通过湖北省事业单位统一招考进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工作,再次来到恩施。
2014年春节过后,郭晓亮调岗到科研岗位,开始聚焦药材种植与推广,并积极与企业合作,与持正堂(恩施)公司(原恩施九州通、恩施九信公司)合作落实工信部一个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主要研究独活(学名重齿当归)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独活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价格也不高。”郭晓亮介绍,当时全国种植独活的人不多,研究独活的人更少。中国知网这类大型科研论文网站上几乎找不到关于它的繁殖、种植、加工、生产等流程的论文。于是,他带领团队种植独活,到独活的主要种植区和药农们交流,逐步摸清独活的生长规律与种植技术。
郭晓亮在做独活表型性状调查。
独活在我州的主要种植区在巴东县水布垭镇南部,鹤峰县燕子镇、邬阳乡和宜昌市五峰县牛庄乡交界处等地。很多农户依靠种植粮食作物的经验和习惯来种植药材出现了很多问题。
曾有药农告诉郭晓亮,冬天下雪后撒七八公斤种子在雪上,等雪化了,播种就算完成了。但经他和团队测定,独活成苗率却不足10%。他和团队研究发现,独活种子在20℃条件下发芽率最高,且在最佳温湿条件下需要近30日才能完成发芽。
一次,团队在水布垭镇碰到一户药农正在收获鲜独活,两三个加在一起才0.5公斤。但独活如果种植得好一个就可以长到1至1.5公斤。“当地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独活,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分析是土地种植独活的年限太长,且种植过密。”郭晓亮介绍。他们还了解到,很多药农种植独活后往田里一次性撒两包碳铵后便不再追肥,但独活的根其实全年都在生长,需要持续施肥。
团队一边开展实验,一边推广科学种植技术。
郭晓亮在鹤峰县邬阳乡高峰村给村民培训独活种植技术。
10多年来,郭晓亮及其团队始终聚焦独活等恩施州道地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等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两项,鉴定科技成果1项,集成独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让独活种根投入降低20%,种子增产24%,发芽率提高50%,种子储藏期限延长12个月,亩增收1300元;通过种苗分级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控水提质、适时采收等技术,帮助药农年增产10%以上,亩增收600元以上。
在郭晓亮的带领下,恩施地区的独活种植技术得到显著提升。他还收集独活种质资源100余份,建立种质资源圃,选育出多个优质独活株系,为独活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他和团队还开展了黄连、川牛膝、黄柏、大黄等大宗道地中药材的产地趁鲜加工研究,规范生产流程、优化工艺参数,制订地方标准。
心系药农 服务基层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郭晓亮不仅致力于中药材的研究与推广,还时刻关注药农和企业的需求与困难。10多年来,他和团队坚持为企业、合作社、药农做好技术支撑,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
支撑持正堂(恩施)公司落实工信部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湖北省科技厅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项目各1项,争取财政资金350万元,研发趁鲜加工工艺4项;
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主持成果转化与服务7项,累计获得横向经费119万元;参与成果转化与服务9项,累计获得横向经费190余万元;
作为湖北省“三区”人才,服务于鹤峰县青营富硒林药专业合作社、宣恩凯康家庭农场、湖北利锦医药有限公司、湖北巴东龙淌坪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企业提供竹节参苗期病害防治技术、竹节参优良单株选择、独活育苗栽培管理技术等服务;
参与的“道地药材紫油厚朴标准化种植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他还参与州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大起底调研、恩施州中药材产地加工调研等,为主管部门指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END
全媒体记者阮璐 通讯员杨钰
编辑|实习生杨诗语 蔡思宇 张悦池 成丞
审核|张晓玲
签发|邹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