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招聘旺季
不少企业除设置笔试、面试外
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
近日
应届毕业生小玉分享了
自己的经历
小玉是北京某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有论文发表和
多段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实习经历
因在应聘中MBTI测试
不符合公司要求
无缘该公司的最终面试
“前几轮笔试面试都过了
做完公司发来的MBTI测试后
却迟迟没等到最终面试的消息。”
小玉说
“我认为自己在这一岗位上,
是专业对口且有竞争力的。”
仅靠一个性格测试结果就被企业拒之门外
让她很困惑
“我的MBTI是INFP
(内向型、直觉型、情感型、知觉型)
在某招聘软件上投了很多公司
被问MBTI以后就都没了下文。”
她在网上看到有人分析说
“N会让人觉得你好高骛远
F会让人觉得你情绪化
P会让人觉得没规划爱‘摆烂’”
而自己恰巧3个全中
......
什么是MBTI?
MBTI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的缩写,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性格分类工具。这种测试方法将人格分为4个二元维度、16种类型,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点、行为偏好、思维方式等。
不少企业将MBTI等性格测试
纳入招聘程序
随简历提供MBTI性格测试结果
E人(外向型人格)
J人(判断型人格,有计划、讲逻辑)优先
P人(知觉型人格,灵活、随性)勿扰
在多个线上招聘平台查询
许多公司的招聘详情中都有
对求职者MBTI的要求
并将测试结果和录用结果挂钩
成为拦在求职者面前的门槛
某公司HR(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我们问应聘者MBTI,主要是看其思维模式,以高效了解应聘者和已有团队、岗位的匹配情况”。例如,文案策划方向更倾向于选择N人、F人;行政内勤岗位则更倾向于选择I人、J人。
与此同时
网上也有不少“经验分享”
教求职者如何打造出
一个“HR喜欢的人设”
在某社交平台
“HR眼中的MBTI排序”
“高分通过性格测试分享”
“为求职者量身定制MBTI课程”等内容
是点赞收藏量靠前的
网友表示,“我会刻意按照公司想要的类型填写MBTI结果,尽量不暴露自己”。
那么
以性格测试“考察”求职者靠谱吗?
或构成就业歧视
MBTI测试作为企业了解求职者的工具,是否具有科学性?“人的性格非常复杂,MBTI测出的也只是一种倾向,不能简单以二分法对人的性格进行分类。”有心理学专业人士说。
“当前流行的MBTI测试题质量参差不齐,可信度与可靠性值得商榷。更何况,求职者在测试时可能会进行有意识的‘人格伪装’,因此单看MBTI也并不能保证企业招到想招的人。”该专家表示,“不过,将MBTI作为一项参考,在团队管理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助理研究员施婧葳指出,企业让劳动者做MBTI测试并不违反劳动法规定,但若将测试结果和是否录用挂钩,就明显构成对于特定“性格”求职者的歧视。“除此之外,这一做法还会侵犯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例如限制‘P人’劳动者的职业选择空间。”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入职期间所有的测试,包括所谓的性格测试、心理检测和体检都应该是跟职业相关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范围表示,“劳动者性格与职业认知条件之间的关联性本身存在争议,如果用人单位无法证明相关测试基于合理的岗位需求,则要求劳动者在求职阶段完成测试就并不符合法律规定,甚至构成就业歧视。”
现行法律对导致就业歧视的诸因素,目前还缺少更具体的规定。“我国劳动法中原则性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等不同而受歧视;但对诸如学历、健康状况,以及星座类型、性格测试等,缺乏更细致的规定,实践中,相关方面的就业歧视,相对多发。”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张烨阳说。
招聘环节慎用MBTI测试
2024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水平”“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多位专家提示,企业应慎重将MBTI等性格测试作为招聘环节的硬性筛选指标,避免影响劳动者的公平就业。
对于广大求职者而言,由于企业在招聘时属于强势一方,不少求职者都选择被动接受其提出的要求。“如果已经为求职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却仍然因为MBTI性格测试不匹配等原因遭受区别对待,求职者也可以勇敢捍卫自己的自由择业权,如拒绝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或通过及时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施婧葳说。
来源:全国总工会
编辑:邬紫玲 编审:周世玮
二审:皮紫嫣 终审:张巍
点击查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