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干部帮扶解民困 星夜送“技”到农家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8日09:38 来源: 神龙架报

“焦糊味没有了,谢谢王局长,这是今春炒得最好的一锅茶!”4月25日凌晨4点半,手捧着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茶叶,神农架林区红坪镇红花村的茶农们喜上眉梢,激动地把头埋进手掌,深深嗅着茶香。

小小绿尖,遇水承叶,一杯清茗沁人心脾。生长于海拔1300米的高山上,得云“滋”雾“养”,神农架雾春高山茶品质优良、久负盛名,但因制茶技术不过关、近期频频出现的茶叶焦糊现象让茶农们一时慌了神。得知这一情况,24日傍晚,结束一天工作的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均学和3名农技人员应帮扶单位林区编办邀请,星夜驱车2个多小时赶到红花村,现场指导制茶技术。

晚上9点,神农架林区雾春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厂房里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白天采摘的新鲜嫩叶被一层层铺开摊晾在篾垫和摊青筛上。合作社的社员们将摊晾好的茶叶送入3档分别设定为450℃、300℃、200℃的滚筒式杀青机中,不一会儿,守候在茶叶输送机边的王均学发现,杀青后的茶叶部分出现焦糊现象。

“快,先增加投叶量,然后提高滚筒转速。”王均学喊着,小跑到杀青机旁,捋起袖子帮忙投放茶叶。王均学解释,出现焦糊现象是因为杀青机温度过高,但生产中不可贸然调低温度,要靠增加投叶量增大受热面积和提高滚筒转速降低茶叶在滚筒内的时间来调节。

高温杀青后的茶叶被社员们抖散摊开在一旁,待凉后进行揉捻。“摊凉过度水分丧失过多,茶叶易扎手。”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强蹲下身用手摸了摸茶叶说,“这时就要把茶叶推成一堆,否则茶叶‘枯’了,易折断损坏,对茶叶塑形会有影响。”

晚上10点39分,3台揉捻机正旋转运行,其中1台里的茶叶忽然从莲花座中掉落,社员们赶紧关停这台揉捻机,蹲下查看,部分茶叶被“碾”碎了。“本应是顺时针旋转的连杆,为什么会变成逆时针旋转?”王均学和农技人员们仔细分析,查看电路,最后发现是因为这台新揉捻机的电线接反了,迅速调整好,揉捻机得以正常运转。

杀青,揉捻,理条,烘干,提香……白天采摘的新鲜嫩叶经过约7个半小时复杂工艺,最终被制成了5斤芽茶、10斤风清茶和20斤奇峰茶。“每4.5至5斤新鲜茶叶才能炒制1斤成品茶。”红坪镇红花村党支部书记王龙说。

好山好水种好茶,雾春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主打有机茶,病虫害防治全部采用杀虫灯和粘虫板等物理方法,肥料采用农家肥,生产出的茶叶富含茶多酚、茶黄素、多种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具有“清亮绿、板栗香”的特征。

据了解,红花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14人,其中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有43户。2012年9月,村里成立了神农架林区雾春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茶园基地2250亩,可采摘面积1500亩。(记者王欣)


【责任编辑:章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