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才向记者介绍他的成果 记者李翌摄
1992年考古学家王善才(右)陪同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中)在神农架考察 受访者供图
退休20余年,却远离家人独居武汉,专注于文物整理,著作超400余万字。6月24日,现年83岁的田野考古学家王善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从事考古工作和研究60多年,他先后主持发掘各时代古文化遗址和古生物化石产地数十处,古墓葬共计100多座,却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尚未解开神农架野人之谜。
蒲圻改名为赤壁,得益于他的论证
在大多数人眼中,考古工作充满了神秘和玄幻的色彩。但在王善才看来,考古是要根据实物和历史材料,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和古代事务,是一门十分严谨的科学。但由于工作的特性,考古比大部分科学研究更具挑战性。
1957年,王善才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湖北省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进修,师从“中国猿人”发现者、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等名师。
他踏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此前,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究竟在何处,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王善才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特派员曾到蒲圻赤壁调查,在位于赤壁山东南约500米的南屏山上,发现了刀、矛、箭簇等兵器,其中以箭簇最多,达300余件。王善才说,从器型上推测,这批箭簇的制造年代应该是三国时期的遗物,很有可能是赤壁战役中的遗物。
1991年7月,王善才再次到赤壁考察,在赤壁市文物管理处看到了当地出土的上千件箭簇、铁剑、铁刀等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当地的道士和尼姑在南屏山、赤壁山一带割草打柴和开荒种菜捡到的。
“无论从铁兵器出土的特点,还是制作年代和其他旁证来看,都与历史文献上记载的三国赤壁之战遗址吻合。”基于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大量的文物,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王善才作出了“三国赤壁古战场应在蒲圻”的结论,并在学术界形成共识,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得益于他和众多考古学家的考证,经国家领导机关批准,蒲圻市改名为赤壁市。
房间里摆满骨头,他退休了还这么拼
1997年,61岁的王善才结束了长达10年的清江流域的田野考古领队工作,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摆在他面前的是3万多件还未整理的历史文物。“出土这么多文物,如果不整理研究,过去10年的工作就白白浪费了!”
退而不休,王善才奔赴长阳开始了文物整理工作,这一干又是10年。白天,他和助手们整理文物,一件件拍照;晚上,他又要洗胶卷,做梳理记录,常常忙至转钟饭都忘了吃。
当时他租住在当地一个航管站,条件十分简陋。在他住的房间里,整整齐齐摆满了3000多年前人的头盖骨及各种骨头。连同行过来打开门都被吓一跳:“天天和他们住在一起,你不怕么?”
十年里,王善才一口气出了10余本重要专著和几十篇学术论文,总计360多万字,其中70余万字的重要考古发掘报告《清江考古》一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鄂西清江流域考古过程和文物整理过程中,王老率先提出了“香炉石文化”(即早期巴文化)的命名,并确定了这里就是我国早期巴人所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夷城,同时还作出了“巴人始祖在长阳”的科学论断,使我国学术界讨论了60多年的巴人起源的疑问有了答案。
期待解开神农架野人之谜,八旬高龄愿再上山
从事考古工作60余年,王善才说他仍有遗憾,那就是仍未解开神农架野人之谜。
1974年,王善才接到一项任务,到神农架考察野人,他也成为了第一位进入神农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科学家。从那以后,他一直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1976年至1981年间,中国科学院及省政府曾前后组织了三次关于神农架野人的科考,王善才参加过第一次,但这些科考活动都没有获得“野人”存在的客观证据。
此后,王善才多次呼吁重启野人考古。在他看来,鄂西北的神农架及其附近一带地方,很有可能存在一种介于人、猿之间的生物。“从高等灵长类化石和地质变迁历史,以及历史文献分析,鄂西北具有野人生存的条件。而且在当地也有数百名目击者,我们访问了不少目击者,他们反映的情况应该是真实的,”王善才表示,几次科考中采集到的毛发、脚印、粪便等研究资料,也可以作为间接证据。
王善才说,关于神农架是否真有野人的问题,学界也讨论了数十年。“大家有不同观点是很正常的,但无论是赞成派还是反对派,都支持继续进行科考活动。不管野人是否真的存在,都应该给社会一个交代。”王善才说,自己现在身体还不错,如果有条件愿意再次到神农架上山考察。
现在,王老的儿女和老伴都迁居上海,原本他也该早早和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仍心有不甘。“我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揭开这个谜底,弥补内心的遗憾。”(记者李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