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 随州资讯

随州举办“感受随州看发展”融媒体基层行活动 讲述随州脱贫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21:40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皮小辰、邹幸)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0月12日至13日,随州市举行“感受随州看发展”融媒体基层行活动。来自中央、省、市19家媒体的30多名新闻记者,走进随州部分村庄,围绕脱贫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圆梦小康生活等进行实地采访,进田间地头、听村民谈家乡发展变化,再综合运用视频短片、文字、图片等多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地讲述随州脱贫故事,助力随州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带火了村庄  外出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

10月12日,媒体行一行走进淮河镇龙泉村,小桥、流水、人家、广场,整个村落古色古香的民房与具有年代感的围栏既各具特色又相映成趣,成为龙泉村最具特色的民居风情。来来往往的游人驻足观看乡村美景,用手机留下动人的笑脸。

随县淮河镇龙泉村,上世纪末还是偏远的穷山村。为改变生活面貌,一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上山砍树烧炭。由于森林资源丰富,这里的木炭一度因品质上乘畅销鄂豫两省,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炭村”。但是,烧炭破坏森林资源,导致环境越来越差,资源枯竭,村民越烧越穷。

2009年,随岳高速北段建成通车,高速入口距龙泉村不足2公里。当地政府抢抓机遇,狠抓道路建设。很快,一条连接随岳高速与312国道的公路穿村而过,一下拉近了村庄与外界的距离。

2009年,湖北玉龙旅游集团在实地考察后,决定投资1.2亿元,在该村的龙潭河建设大型神话情景漂流项目。项目于当年年底动工,漂流河道全长9公里,落差110米,沿途设计了《西游记》系列故事情节。

自2012年正式开漂后,景区迅速叫响鄂豫两省,游客量逐年增加。据统计,漂流旺季的3个月,游客量可达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景区的火爆也带热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农家乐、售卖旅游商品、在景区务工,当地3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该村曾经的贫困户宋国朴以前日子过得很艰难,夫妻俩身体残疾,靠着几亩薄田一年收入只要3000元。因为熟悉村里情况,漂流景区聘请他做土建管理工作,每年工资三四万元,生活顿时变了样,房子也翻新了,日子越过越好。

“全村90%的村民从旅游中获益,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4000元上升到2019年的2.6万元,2016年整村实现脱贫出列。原来出去打工的人纷纷回到村里,有的就近务工,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村主任陈进说,西游记漂流项目的引入,激活了全村沉睡的资源。

2018年,景区加大投资,已建成第一期玻璃栈道等10个子项目,形成了“1+10”项目群,变“一季游”为“四季游”,让每年数十万的游客来到这里随时随地都有玩的。

谈到未来发展,该村村委会主任陈进介绍,龙泉村发展以旅游为主,制定“一主两翼”发展规划,主要以西游记漂流为依托,左翼成功引进神农部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观光、休闲、旅游、康养为主打,带动周边群众100人就业。右翼引进玉皇顶道教文化园,已建成9公里产业路,种植2000亩高山茶,村集体占30%股份,带动群众50余人就业。龙泉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村民思维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同时也给龙泉村民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希望。三年内有望打造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千名旅游人、亿元产业村、旅游促发展、乡村共振兴”的目标。

同处于桐柏山麓、淮河源头,隔壁的西二道河村不甘落后。当地靠优美的自然环境招商引资吸引来河南客商杜天奇。2013年,62岁的杜天奇为了寻找一处健康养老的地块,在西二道河村流转开发了一条15平方公里的山谷,每年为当地带来流转租金100多万元。如今,一个规划总投资12亿元的抱朴谷养生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建设有中药材示范基地、中药材标本馆、中医馆、养生堂,成为集中药材种植、开发和应用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园区。

正在分拣晾晒中药材的农户逯德焕介绍,园区坚持体育建身、中医养生、自然养性、文化养心的发展理念,采用“公司+农户”的扶贫模式,有20多户贫困户长期在此就业,年收入3万元左右。

下一步,公司计划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50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2万余亩,让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和疗效惠及更多的人。

特色种养殖产业落户乡村   贫困户就地务工脱贫

10月13日,媒体一行走进广水市长岭镇泉水村传奇园艺多肉植物种植基地,看见多彩斑斓的多肉植物竞相生长。圆嘟嘟的身体、小巧的外形、丰富的色彩,让人喜爱有加。一盆盆生长茂盛的多肉植物正被工人们装箱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2016年,广水市传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该村建设了占地面积100余亩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公司的淘宝店“传奇园艺”位居淘宝网绿植花卉销量榜全国第一,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

“一方产业带富一批人。”该村第一书记郝旭东说,多肉植物的健康发展拓宽了村民的致富渠道。

“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基地里,该村贫困户刘明秀正忙着把晾好的多肉头移栽到地里。她的老伴因中风卧床14年,儿女不在身边,家里日常生计靠她一人维持,但因年纪较大,找工作一直很困难。

“泉水村有30多人常年在多肉基地打工,每人每月能挣2000多元钱。”郝旭东介绍,基地多次开展多肉种植技术精准扶贫培训课,帮助贫困户自主创业致富。

泉水村原来是个“空壳村”,村集体既无产业,又无收入,曾是广水市5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2018年8月,身为广水市财政局农村财政管理局副局长郝旭东,被下派到泉水村任“第一书记”。在郝旭东的带领下,该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有效对接,其规划打造的‘泉水花韵’田园综合体,作为该校科研、试验、学生实训基地。同时,积极联系广水烟厂、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和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先后争取项目资金1200多万元,支持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

近年来,泉水村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先后引进传奇园艺、湖北大自然有限公司、财进原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8家龙头企业,流转土地3000亩,使近300户村民出租土地收租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公司打工赚薪金。

如今,昔日的“山旮旯”,变成助力群众脱贫增收、推动村级经济跨越发展的“聚宝盆”。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为全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2019年,泉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400余人,辐射带动233户村民自主创业致富,通过入股分红、利益联结等方式,户均增收5000余元。

同样,位于广水市关庙镇的铁城村,也依靠当地特色种养殖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铁城村山场大、林地多,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和村民世代沿袭下来的种养植习惯,具有较为丰富的种养植经验等优势。

近年来,铁城村围绕产业发展,以香菇种植、花卉苗木、光伏发电、艾叶种稙等为主导产业,成立了鸿瑞种养殖专业后作社和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贫困户入股份红、基地务工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铁城村是关庙镇重点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戸301人,通过发展产业,该村2018年整村出列。为巩固扶贫成果,在驻村干部镇党委书记刘永强的极力引荐下,今春成功引进浙江老总张秋月首次投资300万元,在该村流转土地500亩生产苗木,吸引贫困户前来务工。可吸收固定男工20人常年务工,月收入4O00元以上。吸收妇女老弱群众打零工,每装一株树苗0.15元,月收入1800元左右。

村民王传国已连续在苗木基地工作了20多天,收入三千多元,他逢人高兴地说:"村里的苗木基地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给我们提供了工作的机会,不用离开家就能打工赚钱!”

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   助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10月13日下午,在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桂华村乡村田园综合体——蔬菜大棚基地,媒体行记者看到棚内的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青翠欲滴,长势旺盛,一片丰收的景象。

不远处的分拣大棚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批批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黄瓜、茄子,经过现场挑选、称重、装箱、装车等流程,被送往深圳、武汉、郑州、等地的蔬菜市场。这一切让桂华村的贫困户个个喜上眉梢。

2018年年初,桂华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兴乡,与金桂农业有限公司合作,采用 “集体+金桂农业有限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由集体、企业共同出资,农户投劳,每个大棚交由一户贫困户经营,大棚蔬菜播种、除草、采摘全部由贫困户参与,按工作量支付劳务费用,蔬菜售出后,挂牌经营的64名贫困村民还可享受利润分红。2018年,该村流转土地20亩,建起蔬菜大棚26个,当年大棚蔬菜种植两茬,纯收入超过10万元。

57岁的谢万琴是桂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患有糖尿病,需常年服药治疗,丈夫李恒清同样身患慢性疾病。“建大棚之前,我们到处打工,没有手艺。现在有了大棚,就有了正当‘营生’,每天在大棚参加劳动,旺季时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圆了我们的脱贫致富梦,好日子指日可待。” 谢万琴言语中透着坚定自信。

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2019年,桂华村再流转土地30余亩,再新建大棚46个,除了黄瓜、茄子、豇豆等传统的种植项目,在经过实地考察后,该村又引进八月瓜种植项目。

据桂华村党支部书记龚焕新介绍,今年,桂华村继续完善蔬菜大棚产业基地建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改造机耕路渠,添置生产农业机具,强化统一销售、结对帮扶,预计年产值可达70万,绑定贫困户64户,每户增收2000元。

毗邻何店镇的曾都区洛阳镇小岭冲村,同样打造林果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参与增收。

该村是一个典型的三面环山的山区古村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禀赋。近年来,小岭冲村紧紧依托旅游发展优势,发展了蓝莓、双臂梨、泉水柑、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产业,形成了集“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旅产业发展模式。

小岭冲村林果扶贫基地启动于2017年10月,累计建设规模260亩,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13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30户。该项目一期建设规模160亩,其中蓝莓基地40亩,双臂梨40亩,泉水柑40亩,软籽石榴40亩。

2019年9月该项目启动二期扩规,又发展软籽石榴30亩,双臂梨70亩。该扶贫项目按照“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即村委会负责主导,小岭冲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贫困户参与的模式。

小岭冲村村书记甘宏伟介绍,村林果基地最大限度惠及广大贫困户,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带动增收。在劳务用工上优先使用贫困户,累计带动30户,40人贫困户就近务工,年人平收入平均可达5000元以上。

同时,将全村除除五保兜底户和全家外出务工19户外的83户,297人全部纳入了村级合作社,贫困户为合作社成员,基本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同时鼓励贫困户出资入股,待产业受益后的纯收入折算成集体股和个人股两大股份,贫困户按户为单位设立个人股,写进了合作社章程,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

【纠错】编辑:襄阳频道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