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 > 网闻联播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麦田的守望——《见字如面》
发布时间:2017-06-15 10:25:58来源: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进入电子报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讯 今年正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颁布一周年,《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坚持正确导向、弘扬主流价值、形态丰富多彩、人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纷纷涌现。在刚刚开幕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上,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总编辑杨晶女士,受邀参加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电视节开幕论坛“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高峰会——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并演讲,以下为杨晶女士的演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非常荣幸受邀参加2017上海电视节的开幕论坛,享受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

2017年开年,由黑龙江卫视和北京实力文化联合制作的文化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诞生。她没有绚丽的舞台和华美的灯光,北京红砖美术馆里一人一桌一信是她极简的气质;她没有过繁的片花和音效渲染,静谧的灯光下有人在安静地读信,读家国情怀,读缱绻情意,读历史选择,读静水流深。

没想到这档朴素得有些突兀的节目,却被许多大V网友自发推广,成为了朋友圈的爆款,节目话题持续攀升新浪微博综艺话题榜,豆瓣评分冲击到最高值9.8。在“一言不合就吐槽”的开放网络空间,《见字如面》成为开年首档零差评的综艺节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评价这档节目在简单与质朴中,展现出了别样的沉静之美、历史之美,是文化节目的一次创新探索和有益实践,是荧屏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说她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模样。今年一季度《见字如面》被广电总局评为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为什么读信?

涵养文化、守望相续

很多人问过我,在当下这样一个媒介生态中,黑龙江卫视为什么要做一档“读信”的文化节目?用户、市场会买账吗?这样的提问经常会把我们带到节目创意之初的那段关于使命、责任的讨论中。当我们更多地纠结于市场选择时,我们的内心是挣扎的,我们的生命中总有着放射着真切的光亮在呼唤,我们寻着那光亮,走进我们生命中紧紧守望的那片麦田,我们到底应该不顾一切,奔向那信仰的高地。

在我们发出邀约,遍寻文化节目创意文案的时候,北京实力的《见字如面》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仿若尘封的老酒。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思考自己以及所处的世界,找到自己的精神信仰和人生价值,很多体验若不能亲历,就会期待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启发和依据。信件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是宝贵的资源,拥有足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张力。

用书信打开历史,打开那些值得中国人知道的、有家国情怀,有忘我求义、有草莽英雄的真实的中国故事,是我们对时代的回应。今天,《见字如面》能够站在这里,不仅仅是由于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表达,更是管理者对中国文化价值守望者的一份褒奖和传媒价值方向的切实引领,让原本就属于电视节目的知识性和文化性得以回归,让受众在喧嚣嘈杂的泛娱乐化倾向中,感受一股滋润心灵的清流,得到审美的享受和来自文化的愉悦。我知道,这是引领传媒的态度与温度。

信要怎么读?

工匠深做、真挚不燥,线上线下、全媒推广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和北京实力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把古往今来的书信,从公开出版物到众多博物馆、研究机构乃至个人收藏的信件,做了一次集中大扫描和大梳理,最终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百余封。这些信既有历史的代入感,又有直指人心的灵魂感染力,感染观者的同时,也感染着我们自己。

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秦国将士黑夫的家书,还是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一名普通的战士曹越华在缅甸战场上对爱人的深情思恋,我们希望节目中出现的每一封信,哪怕它来自古代,当你听到后,想到的不仅有历史,还有当下。期间,我们查到一封地理学家竺可桢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一封信,我们觉得这封信很有传播价值,它所表达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对工作求真求实的精神,对当代人是一种精神垂范、警醒激励,因此,我们几经辗转找到了竺可桢的亲属,并得到对方的授权和大力支持,使得竺可桢的精神得以弘扬。

我们还读了一封民国才女萧红在病榻上写给参加抗日战争的弟弟张秀珂的信,信中没有一丝苦涩,而是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抗战取胜的信心,她充满希望地说:“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它所饱含的坚定温暖穿越了半个世纪,传递到荧屏之外,敲击我们内心!还有一封出自“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给历史学家傅斯年的一封信,“这一点关系到全部纲纪精神”,颇让人感到陈寅恪的知识分子气节和品格,也让人想起了那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体会,一档高价值含量的文化节目,在相当程度上,它的认知价值核心体现在对当代人的启发上,在体味中国文化大美之余,更在于潜移默化中鼓舞和感染人心,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赋予节目灵魂的,除了一人、一桌、一信,从容读出,静静细品,抛繁就简、直指人心……更为重要的是读信人,他们是节目灵魂的“摆渡”人。如果没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表演功力的表演艺术家来再现当时写信人的情感、思绪,节目就会失去艺术张力,变成历史文化的专题访谈。让《见字如面》自带木心所说“车、马、邮件都慢”的“从前慢”气质,静谧中穿越时光隧道,掠过精神共享麦田,熏香醉远。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让极简节目的瞬间爆发。北京实力帮助我们设计了网台联动的排浪组合模式,即短视频在腾讯独播,引发互联网裂变式传播,形成热点话题,随后又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推出合集版,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网台融合让小资类的文化节目产生了暴动效应。

有人说,综艺“清流”,持续释放了传统文化类节目繁荣的信号,也展现了媒体

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对主流价值信仰的守望。我想说,这是压抑了许久的文化火山的喷发前奏曲,不信你看,当我们带着忐忑,邀约市场价格不菲的艺术家们来参加《见字如面》,当我们带着不安,纠结该不该告诉艺术家们我们有限的预算,当我们把所有的担心都化作无语的真诚,我们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果决选择宣示了中国文化的力量!他们中哪怕有一位按照商业价格收费,《见字如面》就无法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里,我要说,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张国立、归亚蕾、张涵予、何冰、蒋勤勤、徐涛、王耀庆、林更新……

我还想让大家记住一个名字,北京实力文化,他们是搏杀市场的斗士,他们更是麦田守望的勇士,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致礼!《见字如面》!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瑕侀椈鎺ㄨ崘: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